分卷阅读38(2 / 2)

赵衍挑起几丝:“是不是炖的不透?” 边说着,边要将她用过的勺子放进嘴里,妙仪想去阻拦,他却已经把空勺子塞回她手上了。

那燕窝起初不觉得有什么,一回味却不对。赵衍沉下脸,唤鹤望进来:“你去叫王府随行的医女过来,带着银针,再把厨房的人都聚在外面,派人看着。”

他想了想又道:“也将新桃带来……还有齐嬷嬷。”

齐嬷嬷和新桃跪在堂前,医女验了那盅燕窝,向赵衍回禀:“王爷,这里没有毒……却是有些其他东西,敢问这位娘子喝了多少?”

赵衍道:“喝了半勺,要不要催吐?”

医女摇摇头:“若是只有半勺便无大碍,若是全喝了只怕这位娘子今后再难有子嗣。王爷若是不放心,我便开剂温补的方子,用上两日更是万无一失了。”

赵衍松下一口气来,向着地上跪着的二人道:“说罢,到底是谁?”

————————————————————————————

大半夜的,又是打板子,又是抄厨房,将一个不大的温泉宫闹得人仰马翻,果不其然,杜太后闻着风声,只穿着常服,便带了人赶了过来。她跟前的嬷嬷瓮声瓮气地问道:“这么晚了,出了什么事?”

杜太后的目光扫过众人,稳稳定在赵衍身后那纤细人影之上,锐利如幼犊被人接近的母狮,让人不寒而栗。

赵衍往厢房内一指,让妙仪先进去。她依言进去了,却并未点灯,只静静靠在床头听着外面的一举一动。

当着众人的面,杜太后不好教训儿子,只好将人辇了出去,关起房门来说话。无非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有爹娘不为儿子着想的。或者是,这个女人留不得,才几日便搅得你和岐儿不和。再就是,就算留下来,也绝不能要子嗣。

妙仪听着听着渐渐觉出睡意,这两日累的很,迷迷糊糊间,听到杜太后提到南诏二字,立刻坐起身,侧耳细听,只闻杜太后道:“依我的意思,这桩婚事必须在尽快定下……不论你中不中意她,府上不能再由那些个莺莺燕燕把持着……你若顾念华阳的子嗣,不愿停妻再娶,绮罗儿也愿做平妃……你这一走,也不知多久能回……何必这个时候放这么人在杨家面前碍眼……”

妙仪耳边一阵嗡鸣,赵衍答了什么她未听清楚,回过神来,只听见杜太后嗟叹:“莫要忘了,你父亲临终前,自己应了他什么!”

那语气既无力又无奈,大概是没能如愿吧。

蝶迷香径 · 家书 (剧情H)

纷纷扰扰一个晚上,赵衍将哭哭啼啼的杜太后送回去,回到厢房中,只余书案上燃了一半的灯烛在等自己,影不离光,摇摇曳曳,投到纹丝不动的纱帐上。

帐内的人睡得香甜,气息轻缓,似是要无梦到天明了。

他难得做了一回君子,没去撩帐子,在案前坐下,打算找本书来消遣。一垂目看到墨玉镇纸下压着一张信笺,上面墨迹并未全干,一旁放着个信封,尚未署名。

信不长,他拿起来大略读了一un遍,是封家书。行笔依旧有骨有肉,都说字如其人,一点无错。

她在信中先问了父母亲安,又道哥嫂初来大梁,愿他们住得舒心。提及上次听母亲说起的早几年远嫁的姐姐,身怀六甲,姐夫却惨遭横祸殒命,这几日思虑良多,或几月之后交了王府的差事,可以同父母一起去看望姐姐……最后又提到曾经应了一位叫双双的绣娘去取绣品,如今不在大梁城,怕是还要在雍州耽搁几日,误了约定的日子……

赵衍盯着那个或字看了许久,泛起一丝悔意,却也无可奈何。过了半晌加水研磨,提笔将那封家书誊写了一边,删了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临了在最后加上一句:“王爷待我很好,勿念。”

第二日一早,妙仪醒来,感觉有一只手搭在自己腰上,轻轻转头,颈间碎发,被那人暖融融的鼻息撩动,阵阵地痒,身子一动,股间触到一个东西,顿时大气也不敢出了。

她一动不动躺了半盏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