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珊给他倒了一盏下火的凉茶,没说如果主将被在战场上砍杀了,那么对己方士气的折损也不低。司徒晖现在明显就是发泄一下而已,?不需要那些占尽了道理的话。果然,连着灌了两盏凉茶,司徒晖也稍微冷静了下来,转头对杨佩珊道,“朕已经派了信使过去,那边如果有什么条件,大概这几天就会提。现在朝廷战败的消息还压着,不过军中的信使一路来京城是个什么样子也不是没人看见,大概是压不了几天的。被俘了的那些将军且不管,但还有一些还在坚持的将军,你赏些东西给他们家里的夫人。”
杨佩珊跟着司徒晖的苏红保手上捧着一本奏折,想着那奏折上面大概就是这次被俘的将军名单,当初将军们出征的时候,杨佩珊也是赏过那些人的家眷的,只要找出当初的名单来一对就知道现在还在战场上硬撑着的将军们都是谁了,于是也不为难,听司徒晖这么说了,只看了一眼一边站着的女官,示意她们将苏红保手里的奏折接过来,就答应了下来。
等司徒晖回前面处理战败的后续事宜去了,杨佩珊打开苏红保带过来的奏折一看,自己猜的果然不错,于是按照上面的名单做了减法,将东西赏下去不提。
? 如?您?访?问?的?网?阯?发?布?Y?e?不?是?ì????ù?????n?Ⅱ?????????????????则?为?山?寨?佔?点
然而在把东西赏下去时,杨佩珊还真没想到,这份名单会这么快就能再次用上。
事情起源于司徒晖派去那个这次主动找碴的藩属国的使者回来了——杨佩珊直到现在,才知道那个国家叫做九南国——人家国王说了,九南国从建国开始就受到大梁的影响,现在的国王是很乐意和大梁交好的……官话说了一堆,最后的重点就是,以后不想每年给大梁朝贡了,且要求大梁嫁一个贵女过去。
后一个条件不在司徒晖的考虑范围内,但就前一个条件就够司徒晖生气的了。讲道理,按照大梁一直以来的“仁”的治国理念,藩属国如果碰到年景不好,来大梁哭一哭穷,大梁的皇帝八成还是会给藩属国免一部分的朝贡的,甚至有可能赏赐一些东西下去。但被一个藩属国扣住当朝的郡王,威胁以后不再朝贡,意义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条件司徒晖当然不可能一口就答应,于是第二次派使节往九南国去——磨呗,谈判起来的中心思想就一个,以后的朝贡可以少交,但不能不交。九南国那边,毕竟这场战争也耗损了不少国力,还是比较希望和谈能成的,于是对于少给朝贡的这个选项也没有直接拒绝。不过少给多少,两个国家还有的谈。
已经拒绝了一个条件,还想诚心和谈,那就不能太不给九南国面子了。司徒晖心知以后的九南国虽然名义上还是大梁的附属国,但到底还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对造成这样场面的南安郡王难免就有些迁怒,和杨佩珊说起的时候也难免带了几分情绪,“事情是哪个惹出来的,让哪个去平。你看看还扣在九南国的将军家里有没有年纪合适的女儿。”
杨佩珊对这样的安排没什么意见,本来找人和亲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能用被俘的那几个将军的家眷处理好这件事,那她还求之不得呢!
结果把那几家的人员名单拿过来一看,除了南安王府有一个适龄的郡主之外,几个将军家里并没有适龄的女儿——前面说了,南安郡王带着人一起去东南沿海的战场上会带着那些将军们,本来就是看大梁以后大概没什么大型战事了,带着手下人组团去刷军功的,于是带着去的将军们年纪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