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7(2 / 2)

求侠 群青微尘 4296 字 1天前

土一说。“玉求瑕的。老子不要那些外边说书人胡编乱造的玩意儿,你与他们讲重一句,老子就拿筷子在你鼻孔里插秧。”

“万某尽量。”万事通点头。有许多人常与他换故事听,为的是得知江湖秘闻,好要挟、接近某人,因而男人这个要求倒也合情合理。

说来奇怪,玉求瑕之事向来鲜少人过问。兴许是此人武功实在高强,无人敢动夺其天下第一位子的心思,又或许是其人飘渺如水月镜花,众人皆不信他能从肚里倒出多少玉求瑕的故事来。但万事通却是见过玉求瑕的,且知道一件天下几乎再无人知晓的秘闻。

“还有个条件。”土一无赖地说。

“…………请讲。”

“帮我寻个枕头来,里面塞些干草就成。老子在这儿躺了三天,硌得慌。”

男人晃晃脖子,眼里闪着狡黠的光。“…因为你的故事也许会很长很长。”

--------------------

整卷都相当于是番外…没啥虐的成分(是回忆!过去时)

至于为啥要写这一段,因为它算是全文中重要的章节,属于"解谜"部分,顺便调节一下心情(学业太重,写文太难了嘤

第87章 (二)桃李醉红妆

千来声晓鼓悠悠,天方蒙亮。少顷,丰元城里四十道街巷里漫开了蒸笼热气,煎饼师傅擀面烙饼,在珰上铺开浅黄的小米面,不一时金黄酥脆的煎饼就盛在盆里,胡麻碧葱,喷香诱人。赶早的过客往摊上扔几文钱,便能取走一张大饼,嚼得一嘴油光。

有人在煎饼铺前顿足,望了一会儿才道。“师傅,要张饼儿,少些葱。”

煎饼师傅是位浓须胡人,鼻梁高挺,如巨岳压于唇上。他正在珰旁打转,忙得心焦意乱,挥手道:“三文。”声音似是在舌头上卷了几卷,飘忽地失了调子。

那人往袖里一摸,只取得一枚铜板,遂笑道:“一文成不?”

煎饼师傅浓郁的眉头一抖,沉声道:“你见过一块掰三层卖的饼么!”

他忽而觉得这人声音耳熟,温文尔雅,似是在八水河里涤荡过的顺柔丝绸,听来若化雨春风。常人听了只觉耳顺,但煎饼师傅却已在心里暗叫不妙。

他抬头望去,只见晨曦里站着位白衣人。斗笠边垂着轻纱,在风里缥缈舞动,掩住其人容颜。此人身段看着似女子般婉柔,却又似凌霜翠松般挺拔。束腰的玉带里缠着把刀,似是位行走江湖的刀客。

胡人深邃的眼里泛起碧光,这八尺大汉不知怎地抖如筛糠,脸比眼珠子还绿。

只见他舔舔干裂的上唇,又用牙在下唇上缓缓滑了一周。在这短短的片刻里他的每一根发丝、胡子乃至寒毛肃然立起,他心头如雪片般划过千百个将此人抛诸眼外的法子,他甚而嗅到了面饼的焦香,珰上传来滋滋灼味,他的心也如被炙烤一般难耐。

于是这胡人师傅沉默半晌,忽以粗哑的嗓子迸发出一声咆哮:“——老赖来啦!”

这喊声似乎震天动地。倏时间,丰元城四十条街巷里探着脑袋撵羊猪的、摸鱼蟹的,往鸡鸭肚里塞石子的商贩子,在街口捋青手巾的柴头蛮子闻风而动,都忽地将颈子缩了回去!竹帘一放,桌椅一收,有门的关门,有窗的阖窗。

竹帘后闪动着一双双眼,眼里神情各异。有的忿恨,有的困惑,有的习以为常,有的只觉新鲜。

在良久的静默中,有人忽而问:“这是怎么了?”

紧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嘘声,从暗处里伸出的手紧紧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