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就像两条狗,在争抢主人手里的骨头(2 / 2)

神罗帝国的使者一如既往的过来看热闹,没什麽太多的请求,只是告知大明皇帝神罗帝国的一些变化。

而罗斯国还是让大明退出乌拉尔山脉以东,大明以墩台远侯为首的冒险队,给罗斯国的东扩造成了太多的困扰,尤其是皮草,统统被大明买走了。

朱翊钧见完了泰西使者就一个时辰了,喝了口水,休息了一刻钟,开始见各个总督府的使者,墨西哥丶智利丶秘鲁丶巴西总督府的使者,依次觐见了使者。

墨西哥智利秘鲁,三个总督府使者则是表达了感谢,环太商盟总理事阎士选和副理事姚光启,真的非常公正,在调节太平洋贸易纠纷的过程中,不偏不倚,以事实论断,给东太平洋带来了安宁。

经过大明的调节,三个总督府发现,其实过去很多的劫掠丶冲突,完全没必要发生,甚至有些事儿,根本就是误会,只是过去没有这麽一个地方,让彼此沟通(吵架)。

巴西总督府的使者有两个,一个葡属,一个西属,这两个总督府的使者,为了谁才是巴西总督府使者,在拱宸殿吵了起来。

皇帝看了会热闹,这两个使者的拉丁文有点不太标准,夹杂着方言,搞得朱翊钧只听明白了八成。

葡属总督治所在萨尔瓦多,西属总督府治所在里约热内卢。

葡萄牙人觉得西班牙人抢了他们开拓好的地方,建立的总督府是非法的,而西班牙人则大声争辩,根本就是葡萄牙人卖给西班牙的!

二者的诉求是完全一致的,希望允许巴西总督府加入环太商盟。

至于如何通过麦哲伦海峡,不需要大明皇帝分心,他们自有办法,用两位使者的话讲,麦哲伦海峡就像是娼妓的裤腰带,有钱就可以进去。

虽然这个比喻略显粗俗,遭到了礼部尚书高启愚的严厉警告,但话确实是实话。

朱翊钧准许了这一请求,重申了环太商盟章程里的关键,不得袭扰大明船队,有事先到琉球总理事衙门告状,不要动不动就打起来,要维护海贸环境。

增加秩序侧力量以对抗日益混乱的海洋环境,是大明开海眼下的主要任务。

当然,真的打起来,大明也只能居中调停一二,那麽远,派兵是不可能派兵的。

安哥拉总督府丶莫三比克总督府丶果阿总督府也派遣了使者,朱翊钧也就是见了见,没有达成什麽共识,就是友好的交流了一下,大明开海的侧重还是在太平洋,而非西洋丶大西洋。

安哥拉使者在礼部要求后,直接摊牌了,不借着刚果王国的壳儿,来骗丶来偷袭大明这个五千岁的老人了。

暹罗丶柬埔寨等地使者,依次觐见,他们也没什麽诉求,只是希望大明在西南的攻伐,能收着点力气,别把他们一起打死了。

二十八万汉军进攻播州,造成的影响,比朝廷预想的要大得多,如此规模的征伐,终于让中南半岛各国清醒了许多,不再胡言乱语了。

朱翊钧用了三个时辰,见完了所有的使者,大明的外交月,正式结束,七月初四,采买了足够货物的各国使者,带着大明货物离开了港口。

大明皇帝拿着自己的金算盘,把帐目算了算,收益是很可观的。

仅仅这一个月,流入大明的白银超过了七百五十万两,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仍在缓慢增加,二十一年预期在一千六百万银左右的规模。

这就又回到了之前宝钞是否会超发的问题上,已知流通到海外的宝钞不用兑换,再加上白银流入增加,黄金宝钞不会在五年后就轰然倒塌,甚至目前一千二百万贯的发行量,低于白银流入。

宝钞的发行是有序的,更是健康的,皇帝需要严防死守,防止肉食者,尤其是蠢货灵机一动,在宝钞上牟利,破坏大明宝钞大业。

「要不是为了这点银子,这帮连拉丁文都说的不地道的使者,谁想见他们!」朱翊钧一甩金算盘,靠在椅背上,心满意足的说道。

朱翊钧觉得,没有比守财奴看着白银源源不断流入大明,更美好的事儿了。

他手里的金算盘,是金池总督府邓子龙送的,不是纯金的,但金含量不低,金太软了,延展性太好,纯金打造,不好用,所以是金银合金,再点翠丶珐琅丶玉石装点,确实很精美。

亲自算帐的皇帝,真的不多,冯保反正没见过,他给陛下放好了白开水,笑着说道:「也不知道他们一群泰西人,怎麽连拉丁文都说的那麽差劲儿。」

「还不是罗马灭亡了?」朱翊钧喝了口水,振奋了下精神,又开始兴致勃勃的上磨了。

松江府又出了一起类似于举孝廉的风力舆情。

大概就是城东有个穷人的孩子,三月能走丶六月能言丶一岁能读丶三岁能问丶六岁能写诗,因为天分极高,被华亭刘氏收为了家中义子,悉心培养。

这神童神了十八年,没考进上海大学堂。

华亭刘氏就跑到松江府衙去闹腾,我们家孩子这麽聪明伶俐,少有多智,怎麽可能考不进去丶要求重考云云,闹出了不小的乱子,甚至惊动了圣听。

朱翊钧听说了,询问了松江府究竟怎麽回事。

这不是个穷人家的孩子,本就是刘氏的嫡子,就是故意打造神童故事,科举盯着的人太多了,刘氏就把目光看向了上海大学堂,考不中举人进士,我考个大学堂镀镀金也是极好。

松江府衙根本不惯着,直接张榜公告了所有细节,甚至把刘氏子的考卷都张贴了出去,根本不是什麽神童,就是个纯废物。

刘氏想要用举孝廉的方式托举自家的孩子,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松江府衙结结实实的给了一巴掌,松江府地面所有人都知道了这出闹剧,对刘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舆论。

没办法,大明在这方面吃过大亏,国初缺少读书人,不得不用举荐的方式,方孝孺丶杨士奇等一干人等窃居高位,兴文匽武,差点把大明祸祸没了。

对于举孝廉这种事,朝廷根本没办法容忍,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

举孝廉是有瘾的,给爹妈端茶倒水不够孝,给弟弟妹妹让梨不够悌,那就卧冰求鲤,那就跳崖救母。

绕来绕去就那点事儿,名与利。

刘氏用神童托举孩子混点名声,朝廷才懒得管,谁爱上当谁上当,但是这种托举,绝对不能进入朝廷官吏遴选机制之中,会出大乱子的。

新任的户部尚书侯于赵,上了一本很奇怪的奏疏,他这本奏疏的主要内容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明财政过于依赖以松江府为中心的海关税收。

这种过度依赖,眼下还看不出什麽,对外卖的货物越多越广,则朝廷的财政就越大,长此以往,朝廷一定会以更加倾斜对海外开拓,因为所有人都可以从进出口贸易中,获得大量的油水。

这种外向型经济体,在侯于赵看来,是非常非常不健康的。

这一点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了,在环太商盟成立之前,大明棉纺产业进入了瓶颈期,松江府的棉纺工坊没有把目光转向大明腹地庞大的市场,而是开始了低价竞争。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从松江府把货运到四川成都府,路上遇到的豺狼虎豹实在是太多了,关关难过关关过,过一关就被刮一层皮;

比如大明海船造船业蓬勃发展,外向经济发展了二十年等等原因,让海运的费用远低于腹地的河运运费;

比如大明在南洋建立了很多汉乡镇丶数以十万计的种植园,拥有了庞大的市场丶稳定的航线,而种植园的原料回航也是一笔利润。

比如大明朝廷管得严,而出海就会更加自由,朝廷不让哄抬米面粮油,更不让携带阿片这类的违禁品,但是海外流转,不在大明控制范围之内。

出了海,做什麽买卖,大明朝廷就管不太住了。

这些原因看起来都是原因,可以总结为,二十年开海,外向型经济造成了的习惯使然,但侯于赵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大明腹地没有白银。

货币围绕着货物展开,而货物总是围绕着货币流转,这是早就讨论的不再讨论的事实。

要解决或者说缓解这种症状,侯于赵开出了三个药方。

第一个药方,持续不断的建设驰道丶丁亥学制,将朝廷收税收到的白银,不断通过税收这一项重要的工具,把沿海地区丰富的白银,转移到腹地。

第二个药方,大明黄金宝钞的重要性和地位,要进一步的提升,具体做法,就是在大明建立更多的会同馆驿,至少保证每一个府都有会同馆驿,让大明上下内外,对宝钞完全认可。

这是在构建大明完善的货币网,其重要程度,应该和官道驿路丶驿站等同重要。

侯于赵在奏疏里,着重强调了第二个药方的重要性,腹地没有货币,货物不会向腹地流动,而黄金宝钞就成了破局的关键。

黄金宝钞应该上升到和大明北方边境安全丶海洋安全一样重要的地位,即国家安全地位。

第三个药方,则是加大对地方产业的扶持,货币的流转本质上是货物的流转,腹地没有可以交换的商品,商贾自然不会前往。

腹地必须要有和沿海地区交换的商品,也就是必须具备生产商品的能力。

具体做法而言,五十一个北方官厂,完全不够,应该允许三司衙门,筹建属于地方性质的官厂。

适当的放权给地方,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有些痛不欲生,打算把手伸向百姓衣食住行的地方衙门,有更广泛的经济来源,而不是鱼肉百姓。

过去,朝廷财政亏空,朝廷鱼肉地方衙门,地方衙门鱼肉百姓。

万历维新后,朝廷财政不再亏空,但天变在,田赋的大量减免,让地方衙门的财政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适当的放权给地方三司,筹建地方官厂就很有必要了。

「先生看过这本奏疏了?」朱翊钧居然罕见的看到了张居正的浮票,他已经很少管事了,居然肯花费精力看奏疏,写浮票,可见,在他心里,这本奏疏很重要。

「侯于赵写奏疏之前,就以初任司徒诸务不熟,难堪大任为由,上门请教元辅,元辅也不好赶他出门,就帮他看了看。」冯保解释了下其中的缘由。

张居正给的浮票不是给奏疏,而是给侯于赵这个人,浮票内容是:侯司徒,经纬天地,大明光耀四方万邦。

其实侯于赵提出的现象丶问题,原因,在多次廷议中,早就议论了很多次,但没有人拿出一个总纲常的规划来,这里面原因错综复杂,其实就是犯忌讳。

张居正什麽样的才能,他制定的战略规划,轮到你来胡说八道?

其实六部尚书丶侍郎们心里多少有谱,这些事儿该怎麽解决,但张居正还活着,这些话真的不方便讲。

当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时候,侯于赵愿意站出来讲这些话,给了具体的规划,纠正一些错误,补充一些措施,让万历维新的基础更加坚实。

张居正这一句评断,意思就是肯定了侯于赵的才能和品行,有资格加入大明举重冠军的序列,帮陛下一起抗起天地日月,扛起万民所愿了。

江山社稷真的很重很重,皇帝一个人扛,真的很累很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