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矽集团是刚刚杀入汽车行业,按理说,供应链给什麽技术,它就用什麽技术,但是……宁德时代也是成立没多久,固然是打入宝马供应链,更多的效果还是积攒口碑和技术。
宝马是一个子品牌「之诺」使用宁德的电池,它看起来压根卖不了多少,固然有机会一步步打通宝马更主流车型的供应,但这还不如押注国内新能源爆发呢。
宝马量少,新能源上更成功的特斯拉,它现在既没进入国内,也不可能使用宁德的电池,日本的松下都在美国建厂了。
想要押注国内新能源的爆发,想要吃到更多的电池行业份额,还是需要依赖于终端产品打响名声。
宁德时代在国内不是只有碳矽集团这一个客户,还有北汽新能源丶长安等车企的合作,这部分大概能占到30%的比例,又与宇通丶金龙等商用车车企在谈合作,明年有望推进这方面的业务。
但是,从目前的接触和考察来看,北汽丶长安那些车企真不如碳矽集团的投入更大。
曾玉群觉得想要通过北汽丶长安这批车企来打响名声,推动新能源市场的扩大,可能……
他有了决定:「俞总想要磷酸铁锂,那就尽力给他磷酸铁锂。」
乔志鸿皱眉道:「我们磷酸铁锂这一块的规划……不太一致啊。」
宁德时代现在主要的营收都来自磷酸铁锂,但对它的未来规划是偏向商用车,这类车型体积更大,可以用更大的电池来解决磷酸铁锂单体密度低的缺点。
「客户下单就跟着客户走。」曾玉群说道,「俞总不是和力劲那边都搞合资公司了吗?它自己也有投电池的研发,这不是一个不能考虑的路子。」
会议室里的众人面面相觑。
「新能源市场发展不起来,什麽规划都是白搭,别看北汽他们也跟着政策走,但都是敷衍了事,碳矽集团和比亚迪这种才是押着身家使劲往前推。」曾玉群摇头道,「依着政策,拿拿补贴,那些车企就能这麽轻松的把市场做好?我是不信的。」
他笑道:「俞总说相信宁德的研发,那还有什麽好说的?就研发呗,没钱了就融,也可以看看到底能研发出什麽样,国内市场这麽大,增程车这种路线或许能持续更长时间的过渡。」
乔志鸿想了想,说道:「我们也可以找碳矽集团进行合资的方式,它今年不是刚拿了B轮的一大笔钱嘛,俞总在研发方面还是挺舍得的。」
窦兴怀听到这里,心中一跳,临港时代呗。
曾玉群微微点头:「可以借鉴,可以考虑,搞不通也能分担风险,没道理俞总愿意给力劲钱,不愿意给我们钱。」
他说到这里,看向去了临港的窦兴怀,问道:「窦总,你看俞总有没有这种想法?」
窦兴怀轻轻「咳」了一声:「或许有。」
乔志鸿不解:「或许有?有还是没有?」
窦兴怀沉吟两秒,摇头道:「不清楚,他那个人说话有时候像是开玩笑,搞不清,搞不清。」
搞不清,搞不清,还得自己考虑考虑之后再去一趟临港把事情搞清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