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大战前夕(1 / 2)

复山河 新海月1 5418 字 1天前

第450章 大战前夕

汉水侯府。

看着手中的情报,李牧的眉头紧锁。

先是岳父和叔父遇刺,接着又冒出皇帝亲征,世界变化之快他都要跟不上时代。

「夫君,难道京中又出事了?」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中南半岛就是汉水侯府的花园,听到李牧的名字,就能让各国掌权者瑟瑟发抖。

偶尔发生点儿动乱,消息还没传回来,就被当地驻军镇压下去。

伴随着一系列的政策落地,侯府在当地的统治已经稳固。

论起地方治安来说,比大虞朝内陆还要安稳几分。

最起码都护府境内的山贼土匪,很难活过一个月,冒头立即就会引来官军镇压。

除了衙门财政依旧赤字外,基本上没有缺点。

在自家的地盘上,很少有事能让李牧发愁。

「夫人真是冰雪聪明,一猜即中。

陛下,不知道受谁的挑拨,要御驾亲征和北虏决战。」

李牧双手一摊说道。

如果不是受限于君臣大义,他真想问候一下永宁帝祖宗十八代。

大虞刚从生死边缘被拉回来,还有一身的毛病需要调理。

在这种关键时刻,做皇帝不赶紧梳理内部问题,居然学习祖宗御驾亲征。

现在可不是开国初年将星云集,朝中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几乎没有。

哪怕带兵经验最丰富的李原和景国良,也没指挥过超过二十万军队的战斗。

在围剿白莲教叛军时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远远称不上惊艳。

兵力削减一半,任命其中一个担任主帅,依仗城池打防守战不会出问题。

一下子把兵力拉到五十万,战线绵延数百里,能够协调的过来才有鬼。

再加上跟过去添乱的皇帝,简直就是地狱开局。

「夫君,陛下御驾亲征,定会调集大量精锐随行。

以我朝的实力,集中各地主力之后,打赢北虏应该不难吧?」

景雅晴疑惑的问道。

济南大捷,打破了北虏的不败神话。

昌平之战虽然虞军全军覆没,却也打消了天下人对北虏的畏惧。

在外界眼中,虞军精锐完全可以和北虏一战,且不落下风。

认知上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大家对战争前景的判断。

永宁帝提出御驾亲征,没有招致朝中文武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是大家认为虞军能赢。

御驾亲征赢得这场战争,不光能巩固皇权,还能掩盖国内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

「夫人,这次你可看错了。

北虏多是骑兵,而我朝多是步卒。

两条腿的追不上四条腿,除非敌人脑子进水,不然这场会战我朝很难获胜。

如果贪功冒进,深入草原和敌军决战,搞不好还会损失惨重。

何况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光在战场上,还在于后勤线。

五十多万军队在前线作战,估摸着得徵召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民夫,才能够保障大军的后勤。

你算算看,这麽多人加上数十万头牲口,每天需要消耗多少钱粮?」

李牧摇了摇头说道。

不同的战场,需要的后勤人员,那是截然不同的。

水路运输最多到通州,后面的路只能藉助牛马运输,部分地区甚至要人力肩挑背扛。

都护府对外靠着,选择沿着海岸线打,就是为了降低后勤压力。

一条大船的运力,能抵得上数万民夫。

历代中原王朝都苦于北伐,最主要原因就是钱粮消耗太大。

能够速战速决还好,一旦打成持久战,那就是国力在燃烧。

在王朝前期,朝廷动员能力强,还能顶得住。

到了王朝中后期,官僚系统腐朽,让动员变得困难,北方游牧民族就成了祸害。

当然,即便是官僚体系腐败,真正被游牧民族蹂躏的也就晋丶宋两朝。

大虞还是有反击能力的,只是展开的方式不对。

「夫君,你既然这麽说,想来已经有了破敌之策。」

景雅晴笑着说道。

她是了解李牧的,只强调困难,却没说无法取胜,这意味着在这场大战中,大虞的胜算依旧不小。

存在不确定性,无非是战略战术的运用。

「北虏分成两波,分别是鞑靼和鬼方,其中又以鞑靼实力最为强悍。

换成为夫指挥的话,大军在正面牵制北虏主力,安排骑兵从走海路杀入辽东,直接覆灭鞑靼的根基。

同时令西北四镇,趁机进入草原,屠杀鬼方部族。

后方遇袭的消息传来,势必动摇前线的军心,敌军一乱决战的时机就到了。」

李牧面不改色的说道。

釜底抽薪之计,确实狠辣了一点,但架不住有效。

主力外出,留守的老弱,根本不是虞军骑兵的对手。

抢先掐死了北虏的年轻一代,缺乏后备力量补充,北虏死一个就少一个。

纵使他们再怎麽能打,折腾几次之后,也会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如果一切顺利,一战就能打出未来数十年的和平,整个永宁一朝都无需为北疆边患操心。

「既然有了对策,夫君直接上摺子就上,想来您的意见陛下会重视的。

为何还愁眉不展?」

景雅晴好奇的问道。

作为大虞第一名将,李牧在军事上的话语权,还是非常重的。

加上勋贵系执掌朝政,他提出的作战计划,很有可能被确定为最终战略。

「正是因为陛下会重视,为夫才不能上这份摺子。

以陛下多疑的性子,收到为夫的奏摺之后,必定会拿出来朝议。

百官都知道了,那麽北虏也知道了。

一份提前暴露的战略,想要获得成功,对执行力要求非常高。

我不觉得朝中诸公中,谁有这份执行力。

哪怕陛下严格按我的计划执行,也需要有人去执行。

在北虏有准备的情况下,前线将领如果不能随机应变,那就是在送人头。

按照我朝的惯例,因为执行问题导致战略失败,最后背锅的大概率还是提出者。」

李牧一脸无奈的说道。

不光不能给皇帝上摺子,甚至连给自家叔父丶岳父出主意都不行。

人性是复杂的。

人家没开口询问,你就跑去送上作战方案,不仅无法讨到人情,反而会讨人嫌。

没人喜欢被人指手画脚,哪怕是自家人也不行。

本质上李牧的作战计划,并没有什麽新意,想要成功重点在于执行上。

他能够想到,其他人一样可以。

「夫君现在的身份,确实不适合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