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新势力隐形供应商」
沪市车展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檀老板在各大厂商的展区里转悠着。
而这边开完发布会就低调回甬城的王风英已经在着手安排起檀锦程关于提升库存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造了。
虽然有些不理解,不过作为具体任务的执行人,王风英还是兢兢业业的根据老板就供应链体系做着各项的改革。
好在尉来自去年开始就在供应链方面做着各种各样的改革,这种双轨制在外界看来倒也不算有多突兀,而尉来在供应链方面的又一次变革也引起了大量的关注。
最先传出消息的是尉来跟多家二级供应商签订了备份协议,约定在特定情况下(如主供应商产能供应不足,突然断供,质量问题等),二级供应商可以快速介入替代供应。
这里面几乎涵盖了尉来所有的二级供应商,从大到核心如晶片等等零部件,小到螺丝,螺母等等不起眼的供应商都有之,这麽规模的备份协议签订,是很难做到一点风声都不透露出去的。
「你们这是在干什麽啊?产能有这麽大的吗?」
车展最后一天,王风英在甬城的动作也传到了沪市这边,在沪市车展引发起巨大争议的李书富,有些好奇的造访了尉来位于沪市的分部。
王风英依旧是没有接受外界的采访,不过通过她助理之口,向外界传达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差不多的意思就基于在海外市场的优异表现,尉来在零部件供应方面会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
实际上不仅仅是签订供货备份协议这麽简单,尉来从王风英回去的那一刻,明显加大了各大供应的采购力度,而那些是由自己家供应的产品也是马力十足。
这一点表现在人员招聘方面,从三月份开始的春招,原本是如往常有条不紊的进行头,自打王风英回去之后,人力资源部总监就开始亲自坐阵春招了。
随着产业的快速扩张,尤其是电池业务的快速发展,尉来集团的员工人数一次次的突破,如今在尉来从事电池业务方面工作的员工已经超过2.5万人了。
而主业汽车产业方面的员工人数更是突破了8万名,员工总数突破1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还大肆招人,这可真就是让人看不懂了。
要知道尉来集团走的是技术升级,智能制造的路子,而不是像BYD那样拼人海战术,尉来的自动化程度是国内所有车企当中最高的。
尉来的直播间,无时无刻的不在向全国人民展示着它的自动化,先进程度。
「什麽搞什麽,自动化归自动化,但是也要保障就业啊,倒是李总你,在车展期间的举动很有深意啊。」
李书富好奇的正是尉来开始大肆招人举动,像他们这样的企业,每年优化掉多少人,招多少人其实都是有很完整的规划,实际上没有哪个老板搞出一大堆员工出来。
如何可以,大多数的老板都是巴不得一个人干二个人的活,毕竟员工开支是企业很大的一个负担。
拿汽车行业来说,一家整车企业员工的具体结构大概是基层员工占60%,技术人员占比25%,管理人员占比在15%左右的样子,这是大部分企业的模板样式。
尉来在基层员工方面的结构跟其他企业是差不多的,都是在60%左右,只不过在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有些区分,尉来在技术人员方面的占比是28%,而管理人员的占比则是压缩到了12%。
没有管理人员的公司是不行的,但如果只管理不干事儿的太多,那肯定也是不行的,不仅仅是浪费资源,同时也降低了效率,因此不管是在哪家公司,檀锦程一直都是在控制着管理人员比例的。
看看乐视就知道了,没有老板都能够活得好好的,给足了钱员工自然是会卖力的工作。
「你就扯吧,你现在单单尉来这个体系里就有超过10万名的员工了,谁敢说你没社会责任感,说说看是基于什麽。」
根据尉来上一个财年的财报显示,尉来2018年度一共10.25万员工,单单人工开支费用这一块(包含社保)就高达137.7亿元。
其员工薪资整体水平高于同行20%至30%区间,全员社保,没有外包,东哥引以为傲的宣传,在檀锦程手里从最初的几名员工,到现在的十数万员工都一直在执行着。
各地的人社局,对檀锦程那可是礼遇有加,最开始的时候旗下的企业还宣传一下,不过这几年以来,尉来旗下的企业已经不屑于宣传这个了,实属日常了。
檀锦程本人也被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社会负责感的企业家,哪怕今后一名新员工都不招,也没有人敢说檀锦程没有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在外包盛行的网际网路以及科技行业,就连菊花厂这样的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利用外包来降低运营成本,但是橙子集团是真的一名外包人员都没有。
当然,两者的体量是没法比的,橙子集团一直在控制着员工数量,目前橙子集团的员工数量比小米还要少一些,差不多也就是2万多人。
这2万多人,其实有51%是技术人员,对于一家日进斗金的网际网路企业来说,是完全可以负担得起的,也就是股东们少赚点儿而已。
「好吧,实际是这次摩擦的后遗症,我们在吸取了一些经验以及教训之后做出的一些准备而已。」
考虑了片刻,檀锦程还是决定向李书富以及外界透露一些消息,毕竟供应链的变革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物流,工厂防疫自动化,产能弹性方案等等一系列大的整改。
甚至是包括现金流以及渠道避险机制都要动作,檀锦程已经想好了,二季度结束之前,尉来会发行一笔债务,融资规模最高在50亿元,为的就是为年底做准备。
几乎持续一年的整改,是不可能做到不被外界关注的。
他不是什麽圣母,如果是跟摩擦一样突发事件,他肯定是会像之前那样偷偷摸摸备货,以达到竞争上的优势,要知道2018年摩擦,因为他偷偷摸摸的行为,尉来可是少数不缺晶片的车企之一。
不仅仅是如此,在成本上尉来也要低于其他企业太多,毕竟汽车晶片这玩意儿要求又没有手机那麽高,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哪个厂商会想着趁便宜的时候大囤一笔的。
但是这次情况不一样,就像是2008年他偷摸借着资助贫困学生的名义,在某些省份修建了不少高质量的学校,这是事关人命的事儿,他无法做到只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
而且如果真的这麽干,大家也都不是傻子,在事后通过尉来之前操作的点点滴滴也能够拼凑出来,到时候指不定他的形象就成了公敌了。
「你觉得这个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说到这个,李书富也严肃起来,今年双边的关系缓和了不少,股市涨得也不错,供应虽然不如从前,但大致上也算是正常的。
环境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人都有侥幸心理,老头儿的任期已经过半了,同样搞得他们自己是天怒人怨的他,从民意调查来看,大概率是不太可能会连任。
包括华尔街都是如此认为,用某些人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坚持个两年都差不多了。
毕竟以往像这种大规模的摩擦也不是没有过的,李书富自然是有准备的,但是他没想到檀锦程的态度是如此的悲观,尉来这一系列的动作,可是要花不少钱的。
这可不是像之前这小子偷摸囤货那样的随意而为,整个体系的变革,可是会一直延续下去的。
「差不多吧,其实你只要多上上网,看看现在的社会舆论环境就知道了,目前这种情况不是他们换个人上来就能改变的了,至少在十年之内我觉得很难改变的。」
老头儿确实是下去了,但是换了个更阴的更老的呢。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下行,经济上行时能淡化一切矛盾,但下行期就会放大,这其实是最关键的原因。
「你说得确实有道理,你们尉来的行政效率这麽高,是不是跟你还有高管们经常高强度上网有关系?」
李书富也深知,像他们这些人经常会陷入到一些信息茧房之内,都知道,但是却很难改变,因为这就是人性,想要改变只能更加的努力才行,而一些企业创始人的精力实际上是不允许的。
30多岁的檀锦程,比他整整小22岁,都够得生下来的年龄了,无论是从精力还是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都是他们这些「老家伙」没法比的。
行业内外普遍的认知就是,尉来是信息茧房最低的企业,这都是得益于他们有一位年轻进取的掌舵人,任何一名高管,无论是快要到退休年龄的馀利国,还是新加入的王风英,都得接受这种风格。
在尉来的管培生制度里面,他们在入职尉来的前半年时间里,不从事任何正式的工作,就是在各部门不断的轮岗,轮岗半年之后再分配具体的工作。
而在这半年时间里,檀锦程会经常利用吃饭,健身等等碎片时间跟这群管培生交流,都是一天班都没上过的大学生,人生经历跟白纸一样,想要问什麽还不是轻轻松松。
正是这种高强度,碎片化的管理模式,让檀锦程对尉来整个体系的各项问题知道很多,找到合适的契机,在合适人员的配合之下,就能够快速变革。
这些他们不是不懂,但是很难做到,檀锦程能够跟管培生一起打王者荣耀,在这个放松的过程当中获得他想知道的信息,他们行吗?
根本就不行。
「实际上我们的变革是一系列的,从去年开始的供应链改革,到现在以及后续的很多很多都是这样,要是有心的话,李总可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