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太子卷起来(1 / 2)

第339章 太子卷起来

赵寿带着刘錡丶杨沂中丶马扩丶胡铨等,随着赵遹离开东京汴梁城,乘船前往登州港。

来到登州港的栈桥上,赵寿等人看见了他们永生都不会忘记的一幕。

那是山一般的一艘巨舰。

当那艘宝船从晨雾里显出轮廓时,赵寿等人下意识地后退半步——不是畏惧,是身体对这等庞然大物的本能反应。

这艘宝船的船身比皇宫中的紫宸殿还要巍峨,乌木船舷在阳光下泛着沉水的光泽,数丈高的桅杆直插云霄,单是露在水面的船底,就比赵寿他们平日里乘坐的龙舟宽出三倍有馀。

「这……是船?!」赵寿听见自己的声音发颤。

刘錡等人也有这样的疑问。

从前在宫中和大臣们论及海疆,画轴上的船不过是墨点勾勒的剪影,赵寿等人以为所谓宝船不过是比漕船大些罢了。

可此刻近看,船身的铆钉比他们的拳头还大,甲板上的士兵往来如蚁,却连船舷的阴影都填不满。

赵寿忽然想起幼时读的《山海经》,总觉那些「巨鳌载山」的传说荒诞不经,此刻却恍惚觉得,眼前这宝船,当真能载着一座岛在海上行走。

登船时,赵寿等人踩着跳板,木板竟纹丝不动,稳得像踩在皇城的玉阶上。

直到船锚起链,铁链摩擦的轰鸣如雷贯耳,赵寿等人才惊觉这庞然大物竟已动了。

驶出港口的那一刻,赵寿等人正站在船尾。

起初他们还能望见岸边的城郭塔影,不过半个时辰,陆地便缩成了一道灰线,再眨眼,天地间只剩下蓝。

不是宫墙琉璃瓦的那种蓝,也不是御花园里晴日的蓝。是铺天盖地丶无始无终的蓝。海水在船舷边翻涌,近处是透亮的青绿,往远处渐变成靛蓝,再远些,竟与天穹的湛蓝融成一片,分不清哪是海哪是天。偶有白鸟掠过低空,翅膀扫过浪尖,那点白在无垠的蓝里,渺小得像宣纸上不慎滴落的墨。

忽然一阵长风掠过,满帆鼓起,宝船在浪涛里轻微起伏,却稳如泰山。

赵寿扶着船舷远眺,只见前方的海面骤然掀起巨浪,像一座移动的水墙朝船身压来,他喉头一紧,却见船首微微一抬,竟如利刃般劈开浪头,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化作漫天虹彩,落在他脸上,带着咸涩的凉意。

在东京汴梁城时,赵寿以为宫墙便是天下的疆界,御座上的视野能穷尽四方。可此刻站在这宝船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才知从前所见,不过是井底的一方天。

一旁的赵遹说道:「自从陛下登基后,大力发展造船业及海上贸易,我大宋才能有如此鸿蒙巨舰,使陛下率我等走出陆地,拓疆大海……」

赵俣登基前的大宋,朝堂之上多视海洋为畏途,他们眼里的疆土只在陆地的城郭与田畴之间。

那时的海船不过是沿岸漕运的工具,最大的也不过载数百石货物,更遑论远洋贸易——对辽国丶金国的往来多靠陆路榷场,与高丽丶日本的零星交易,也只交付给民间进行,至于更南边的中南半岛诸国,在舆图上不过是些模糊的墨团,连使者都鲜少涉足。

市舶司不过是个收些杂税的闲职,海商们出海前要先在官府那里报备半载,回来时还要被层层盘剥,久而久之,海商全都选择了以走私的形式进行海上贸易。

赵俣登基以后,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大力发展造船业,港口一座一座的兴建,市舶司成了最专业的海关衙门。

而且,大宋的海船在这十几年间得到了质的飞跃。

在朝廷的组织下,大宋的一众造船厂聚集到一起,各取所长,以《营造法式》里的榫卯结构,琢磨出「三段式船身」:前舱尖如利刃可劈浪,中舱阔如庭院能载货,后舱深如井窖可置新物的新型宝船。

更让大宋的一众船匠都啧啧称奇的还是麻晓娇发明的蒸汽机在船上的应用,其爆发起来,竟然快赶上马的速度了,关键时刻,乘风破浪,追击敌船,简直无往不利。

关键,遇到一些大风大浪时,这种蒸汽动力,有时候真能救命,使得装备了蒸汽机的船更能远航。

如今,市舶司的税收从每年几十万贯涨到了上千万贯,比江南的茶税还多;海船的吨位从几百石到了五千料;大宋的丝绸丶瓷器丶茶叶丶玻璃丶香皂丶机械丶轻工业品等商品通过船队运往沿途各国,换回金银丶香料丶宝石丶象牙等异域特产,丰富了大宋的物质生活,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这十几年,大宋没动一兵一卒,却借着先进海船,把疆土拓到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众多小国见识大宋的强大,许多国家因此派遣使者前来访问大宋,形成了万国来朝的局面,提升了大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赵寿扶着船舷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海风卷着咸湿的气息扑在他的脸上,带着远处浪涛拍击船身的轰鸣,将赵遹的话语揉碎了,又一片片塞进他耳中。

赵寿知道他父皇赵俣是大宋最伟大的皇帝,甚至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可直到如今,赵寿才对赵俣的伟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

几日后,赵寿一行到了大连港(张纯建议改的名)。

刚到大连港时,赵寿等人除了觉得这里新一些,并未觉得这里跟登州有什麽不同。

只有马扩感慨道:「殿下有所不知,吾等初至时,此地无名,渔者呼为『青泥洼』。何有港?唯礁石围浅滩耳。潮退则见泥中竖数十歪木,最多容十数小渔舟,舟帮皆补丁,渔者上下必乘摇筏,浪大则久待。」

马扩转头望向如今的港湾,说道:「今岸筑二丈青石堤,可御深秋狂风;码头分十数泊位,大容五千料宝船,小泊辽东货舟;岸有栈房丶库房丶市舶司署,青砖瓦房齐整,胜昔登州旧衙。」

正说着,一辆火车「哐当哐当」从栈桥上驶过,车后虽然只有五节车厢,却仍旧装了大量的水泥和木材。

马扩笑道:「此乃麻娘娘所研发火车,沿码头铺轨,一车可载五车之货,远快于人抬肩扛。昔时吾等来,运物唯恃渔者小车,遇雨则泥没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