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第一张民营航天公司营业执照!小马:你造火箭?融资134亿!
当天下午,阿狸骂骂咧咧地修改了夭猫商城的商标配色,只因黄征不讲武德,网上说着警告的语气,私底下却在第一时间起诉了阿狸巴巴。
不改不行!
苏宁的张进东头一回觉得,黄征这人不错,做事比马立云还下作丶还无耻。
远在燕京的柳强东突然一拍脑袋,脸上露出一抹坏笑:「我怎麽就没想到这招?对了,不知道阿狸刚改的商标新配色,有没有申请专利?」
想到这儿,他立刻喊来京东智慧财产权部的负责人,让对方赶紧去抢注相关专利和商标权。
老马恶心他,他当然也要恶心一回老马。
2014年的双十一大促,从一场专利侵权之争开始,正式拉开帷幕。
陈延森只在庐州待了两天,便又乘坐飞机赶往燕京。
韩锦恒允诺他的航天公司牌照审核通过了。
虽说民营航天公司在华国未有先例,可陈延森造出了光刻机!
上次见面时,韩锦恒问他,想要什麽奖励。
陈延森当即回答道:「我要一张民营航天公司的营业执照。」
当场就把韩锦恒和李青松给干懵了。
他们会懵,并非没有原因。
首先,按国内此时的既定政策,民间资本就没资格染指航天领域;
其次,航天活动牵扯甚广,既关乎国家安全丶空域管理,又涉及国际规则履约等诸多层面,可国内当时尚未出台综合性的航天基本法,相关规范不仅零碎分散,法律位阶也偏低。
比如商业运载火箭丶卫星等都被列入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私营企业必须达到军用产品的严格标准,才有资格进入该领域。
同时,各管理机构之间的权责边界不够清晰,信息互通也不顺畅,这就导致民营资本想进入航天领域时,可能面临无法可依或规范冲突的困境,这使得开放民营航天需以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前提。
最后,航天技术与国防建设紧密相连,部分航天活动还涉及敏感技术丶军事应用以及太空资源争夺等关键问题。
就像卫星网际网路,它不只是资讯时代的太空基础设施,更具备重要的国防战略价值,频轨资源还遵循「先占先得」的国际规则。
若是在缺乏有效管控的情况下全面开放民营航天,很可能影响国家对太空战略资源的掌控,甚至引发信息安全丶技术泄露等风险。
因此,当时韩锦恒一脸为难。
他实在不敢开这个口子。
陈延森见状,随即问道:为什麽国内迟迟造不出光刻机?
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全程依赖补贴支撑,即便真能造出来,研发出来的产品也是战略价值大于产业价值。
再者,频轨资源既然先占先得,自然先下手为强丶后下手吃屁,为何不给民营航天公司一个机会?
得益于森联资本过往显赫的成绩,韩锦恒最终松口同意。
光是协调西北丶华东与华北等地研究所的利益,就耗费了他一个月时间,这张营业执照才总算尘埃落定。
但上面也有前提条件,国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30%,并且不允许引进外资机构。
对陈延森来说,只需保证控股权即可。
起飞之前,他给马文腾打去一通电话问道:「Pony,我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有没有兴趣入股?」
小马哥听后一激灵,连忙拍着胸口表态:「只要是你的项目,我闭着眼睛都投!哪怕你去造火箭,我也要参一股!」
从2010年到2014年,他投给陈延森的每一分钱,都能收获数倍丶乃至数百倍的投资回报率。
也正因如此,马文腾连这个项目具体是什麽丶要做什麽都没搞清楚,就已经决定掏钱投资了。
「那我给你留个名额!项目一期的所需资金大概在150亿,这样,不管你是用企鹅的名义,还是个人名义,10亿换1%股权,最高可以给你3%的份额。」
陈延森慢条斯理地说道。
「30亿?没问题,我个人投了。」
小马哥爽快应下,顿了顿又追问:「对了,忘了问你,具体是做什麽产品?」
「火箭啊!」陈延森理所当然地回答道。
「什麽?造火箭?你没开玩笑吧?」
小马哥闻言一愣,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
什麽时候,国家居然允许民间资本碰航天领域了?
「我和你开过玩笑吗?」陈延森反问了一句。
「你在庐州?我们见面再聊。」
马文腾深吸一口气,来了点兴趣。
他对造火箭本身没多大感觉,却格外好奇陈延森是怎麽搞到合法执照的。
「我在机场,下午要去燕京出差。」陈延森解释道。
「行,我知道了,那我们燕京见。」
马文腾想了想说道。
两天后,华国网际网路安全大会将在燕京举办,他原本没打算去,现在看来,倒正好顺路了。
10亿换1%的股权?
说白了,也就是陈延森敢说这话,换作旁人,马文腾大概率不会给对方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