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颇受欢迎(2 / 2)

温蓉面带喜色的喊道:「旭总,今天芥菜订单爆了,还多了不少新客户!」

陈正旭也露出喜色,「水东芥?」

温蓉点头道:「嗯,基本所有新客户都是点名要水东芥,也有人愿意让我们试一试其它蔬菜的配送,可能还需要你们去沟通。」

「好,你把订单信息记录好给我。」陈正旭想了想,又说:「下班前再算一下水东芥的总量我得找老板再发货。」

既然有效果,那肯定要乘胜追击,往更多的酒楼酒店,更广的范围去赠送水东芥。

陈正旭已然看到了配送规模再上一个台阶,乃至多个台阶的可能!

李才下楼是准备去市郊的蔬菜周转站调研市场,此刻听着水东芥取得突破的消息,也是又惊又喜。

他有想过效果会不错,但没料到来得这麽快,几乎是立竿见影呐!

同时也颇为羡慕陈正旭。

由于从地头收购,收购价只有4毛/斤,又省掉了多个中间环节,直接配送进高端餐饮店,配送价1.8元/斤,差价达到了1.2元/斤。

即使扣掉运输丶加工丶包装等成本,都还有丰厚利润,且明显还有上涨空间。

比档口强出不止一筹啊!

陈家志看到留言给陈正旭回电话时,小冷库里的水东芥存货已经不足以再支撑免费给其它餐饮店送菜。

这他哪能忍!

这水东芥还得继续送。

通常,作为南菜北运的蔬菜基地,村里固定电话都不会少,陈家志先是联系当地的货运站找车。

找好车后,又通过预留的电话,很快就联系上了刘海涛。

「老刘,割菜,我跟着找车来拉,你的芥菜都给我留着哈!」

「陈老板,这价钱?」

「每斤我再给你加5分钱,但割菜装菜时得给我弄好点。」

刘海涛一听这麽果断就同意涨价,心里暗道喊低了,想再喊个高价,但他的人品不允许他这样做。

陈家志感觉到了电话另一头刘海涛的欲言又止,心里其实无所谓。

他在水东考察时和好几户菜农打了交道,最终才挑中了更年轻的刘海涛,性格也更直爽。

就算他反悔也没影响,因为陈家志有打算到水东建基地,刚好也可以在附近投资小型育苗场,

相互还能照看。

但现在得先把市场调研做完。

回广州后,他把调研的目光放在了珠三角的蔬菜市场和各大城市市郊的叶菜基地。

中山丶广州丶佛山丶东莞丶惠州丶深城,每个城市都要调研取样。

这是个庞大工程。

也是陈家志第一次全力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

每到一座城市,都是他坐镇指挥。

然后薛军,市场部的谭忘机,采购部的黄军,以及从菜场被临时拉来支援的潘大成等人都会去到城市的批发市场丶市郊的蔬菜周转站丶市郊的叶菜基地搜集基础信息。

最后再汇总到他手上。

很繁琐,而且很多是无效信息,或者过时了,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极少。

然而,珠三角的叶菜消费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各个城市的叶菜信息汇聚起来,再结合江南市场的核心价格数据。

有关菜心丶芥兰丶芥菜丶上海青丶生菜丶油麦菜丶小白菜等主要叶菜品类过去一年的价格走势图就绘制出来了。

同时通过现场走访,也可以了解各个区域菜地面积的变化。

比如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城,其城市化发展很快,市郊的菜地在不断被侵占,总体面积在减少。

且叶菜基地在向中远郊转移过程中,中小菜农的配套基础设施没能跟上,产量和品质受影响。

这都会让叶菜菜价趋于平稳并不断向上爬,一旦有自然灾害,或者哪一样蔬菜突然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叶菜行情很可能就会起飞。

而茄果丶瓜豆类蔬菜远郊菜地能种,稍远一些的城市也能种,甚至还有北方南下的蔬菜,价格自然会长期萎靡。

所以,江心菜场不会再涉及种植茄果和瓜豆类蔬菜,而在连州的合作基地则可以参考着调研做种植规划。

而且,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还能反推农户的种植心理。

左右菜价的因素,除了人为炒作外,主要就三点。

一是国际政治因素。

二是天灾等自然因素。

三是作物的种植面积。

前两者,发生概率较少。第三个因素最为关键,也最能影响价格。

也是叶菜类未来十年在蔬菜整体行情下跌时,逆势上涨的主要原因。

而在农户心理上,就更简单了,价格暴涨-扩种面积-价格猛跌,亦或者价格猛跌-缩减面积-价格猛涨。

通过这一心理,再结合手中数据,陈家志便能大概推断出哪一茬菜该侧重什麽菜。

在保障基础供应的原则上,适度去博行情,博取更高的收益。

深城,布吉农批。

也是此次市场调研的最后一站,陈家志手里的数据愈发详实。

他嘴角微微上扬,透过这些数据,他已然看到了很多明媚的风景。

忽而,他感觉前边一背影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