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2 / 2)

这也就造成了官场上充斥着各种司空见惯丶习以为常的不公平,就比如张岱明明能力超出他叔叔那麽多,还是科举丶制举连续榜首,最后授官也只是正八品叙。他叔叔张垍娶了公主而直授三品,张埱则因为是二品官之子而起叙从七品丶授从六品职。

这种不公平也就造成了手里掌握政治资源的人是很容易吸引那些渴望进步的时流,张岱甚至不需要到国学里去当个校长,麾下已经招揽了为数不少的门生。随着他的官位越来越高,这些门生数量和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因有张岱画的大饼,赵岭干劲十足的表示今晚也要留下来继续加班,争取一晚上把剩下的文状卷宗全都整理出来。

下属有这麽高的主观能动性,张岱当然也是非常欣慰,傍晚下班离开官署前,他还特意到公厨上吩咐给赵岭等加班人员准备一份宵夜。

王翰今天也要到张家去拜访,他也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原本张说就对他十分的欣赏,在职期间几番提拔。之前遭受一番病痛摧残,性格沉稳许多,所以此番张说花费不少人情精力将之安排到御史台担任侍御史,也是要倾力栽培。

两人结伴回到张家大宅,发现家里今天仍在宴客,除了赵冬曦丶赵颐贞兄弟之外,还有一个高力士的结拜兄弟丶少府监冯绍正,以及邓国公张暐之子丶太常丞张履贞,显然又是在搞什麽阴谋诡计。

「宪台职事繁重,诚宜用心处事,你用餐之后,早早回舍休息去罢。」

待张岱入前见礼,张说便开口说道。

张岱心知他爷爷这是在保护他,不希望他涉事太深从而为垂死挣扎的王毛仲所伤,虽然心里挺好奇他们在商量什麽,但他爷爷既然都这麽说了,便也只能告退行出。

就算不参与他们的聚会,张岱也能大约猜到他们所谋划的内容。

有关北衙的一些设想,他也和他爷爷沟通过,诸如推动北门将领以壮换老这种彼此会直接进行互动丶产生矛盾的事情,固然可以交给内官管理。但是北门军士的增补,最好还是尝试抓在手中。

这不止是为了一家权势在考量,而是为了让大局平稳就要加以制衡,不能任由一家独大,尤其不能任由太监们的权势滋长太快。

太监们如果掌握了将官的更替,同时又掌握了军士的选拔增补,那北门将不再是天子家兵,而是太监家丁!

张说曾经主持几十万边军的裁汰与长从宿卫丶即彍骑的选募工作,对于相关的事情自然也有着深刻的认知。

这事儿如果不提前明确的说出来,那麽很有可能就会在后续的局势发展中被内廷势力逐步的吞并进去,但现在既然明确的提出,那就可以作为一个筹码吸引更多人加入,达成一个各有所得又彼此制衡的局面。

当然要吸引谁加入,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首先作为宰相的裴光庭是明确不想介入太深,而另一个宰相丶与彍骑同样渊源颇深,并且当下还在掌管军机的萧嵩,则就更加不可能插手进来。

萧嵩如果想插手,其他人都得靠边站。

如今的萧嵩权势隐隐已有超越当年张说的架势,张说执政时外间还有朔方王晙等与其分庭抗礼,但萧嵩在拜相前先后转任朔方丶河陇。

当下在边诸将半数出其门下,他又在朝中执掌兵部并领衔政务,若再插手北门,皇帝也要睡不着了。

而且皇帝本身也是非常忌讳外朝的人事力量插手到北门禁军系统当中来,所以可做的选择并不多。但有一个群体,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皇帝信任的,那就是功臣元从。

这些人以刘幽求丶锺绍京丶姜皎丶王守一丶李令问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当今圣人上位过程中全都出了不少的力,功劳并不逊色于北门那些唐元功臣,包括张说其实也属于这个群体。

只不过早在开元初年,刘幽求等人便遭到姚崇的排挤打压而失势,而姜皎则又卷入玄宗废后事件当中为王守一指使张嘉贞所构陷至死,王守一之后也未能幸免。

这个功臣群体在开元前期便已凋零大半,张说是为数不多遭受打压后再次凭着自己的能力起复当权者。真正让他立足当世的也不再是过往元从功臣的身份,而是如姚宋一般的治世能臣。

在这个功臣群体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尚在人间,那就是邓国公张暐。

张暐早在玄宗担任潞州别驾时便刻意交好,当今太子甚至就出生在张暐家中,太子之母赵丽妃为张暐献于玄宗,玄宗临幸赵丽妃后生子其家。

所以圣人在履极之后,对于张暐也是恩宠有加,虽然权势不如张说那样显赫,但同样也是历任显职,尤其是殿中监这样的奉宸要职。如今王毛仲担任殿中监,都是继任其后。

张说罢相后已经很难再复起执政,所以便借用元从功臣的身份,与张暐联合起来分享一部分北门事权,也算是一个合则两利的选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