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空性亦是心识所生之相(1 / 2)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2465 字 1天前

第311章 空性亦是心识所生之相

契嵩手中的念珠停止了捻动,指尖微微发白。

他嘴唇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麽,想反驳,想斥责这年轻士子的「狂悖」,想重申「空性」的超越性与绝对性。

但每一次尝试开口,陆北顾刚才那如同连环套索般的诘问便如同无形的枷锁,瞬间缠绕上来,让他引以为傲的圆融辩才,竟一时找不到任何足以服众丶足以自洽的突破口!

他引以为根基的「缘起性空」丶「万法唯识」,在这一刻,被陆北顾以一种极端尖锐的方式,推向了自我否定的深渊边缘。

契嵩若坚持「自己通过心识体悟到的『空性』」是超越一切因缘丶非相非名,则等于否定了自己「万法皆因缘生灭」的核心。

契嵩若承认「自己通过心识体悟到的『空性』」亦不离因缘丶亦是心识所生之相,那这「空性」的神圣性丶终极性,便轰然崩塌,与他所否定的「气」丶「象」丶「力」又有何本质区别?甚至,他毕生追求并教导他人的「觉悟」,岂非也成了另一种虚妄的执着?

实际上,之所以契嵩会出现这种致命的悖论。

本质上来讲,就在于「空性」的不可实证。

在禅宗的理论里,有两种空。

一种叫空相,指世间的万事万物,由多种因缘和合而生,刹那变化,无有停止,最终必灭,也就是契嵩用来解析热气球升空的那套说法。

另一种叫空性,也叫真空,指能够产生万事万物的总根源,禅宗认为真空才是真实的存在,真空含有无量德能,能够产生万事万物,因此真空本身其实并不空。

这个「空性」或者说「真空」,其实在哲学概念上来讲,跟张载的「气」或者亚里士多德的「以太」并无本质差别。

不过在大家没有办法证实前提下,那也就意味着大家都没有办法证伪,这其实不算什麽悖论,因为大家都是只有这麽一个概念。

但问题是,现在张载的「气」,从一个宏大的丶虚无的概念,发展到了「清浊气」阶段,并且用热气球升空这一实证,证明了确实存在能够让物体上升的「清阳气」,也就是热气;以及能够让物体下压的「浊阴气」,也就是冷气。

这就麻烦了!

张载能证实「气」的物质性存在,而契嵩证实不了「空性」的存在,他只能说「空性」确实存在。

可陆北顾直接指出了,契嵩体悟的「空性」概念本身,就是由其心识而产生的。

所以,契嵩永远都体悟不到真正的「空性」,也无法把真正的「空性」拿出来给人看。

如果契嵩要从纯概念上辩驳,这又会绕回到「缘起性空」丶「万法唯识」这套令他作茧自缚的理论里,而在这种对方已经自证的情况下,原本那个「即空即有」的理论,说服力就明显降低了。

如果拿实证,契嵩却偏偏拿不出来。

此前张载是没想透这一层.其实他根本不必强迫对方承认「气」的存在,只需要摆出「我已经证明了气的存在,你承不承认没关系,但是现在轮到你证明空性的存在」的姿态就可以了。

让对方自证,远比自己自证然后要求对方承认,高明的多。

而陆北顾和沈括,帮助张载制造出了热气球这一能够证明「清浊气」存在的证据,其实就已经让张载在这场辩论里立于不败之地了。

最起码,我能证明自己的观点,你承不承认那是你的事,但你压根证明不了你的观点,那麽高下之别,自然一望可知。

故此,陆北顾的话语,其实已非简单的义理之争,而是直指对方理论根基逻辑自洽性的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