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168五品助教徐永生(2 / 2)

原因无他,自然是因为已经有些年头,没有大乾之外的一品武圣强者,踏足大乾疆域腹地。

除了大乾本土广为人知的六位一品长生武圣外,大家都知道大乾之外也存在这等强者,但毕竟多年未见。

说到大乾域外的佛门一品武圣强者,如今世人更多想起的还是那位雪域高原上重要力量一极的雪原法王。

因此再看从更西边长途跋涉而来的龙光大师,乾人观感复杂,戒备与好奇交织。

不过传闻中,这位龙光大师也是先到关中帝京面圣,甚至还陪同当今天子和姜皇后一同观赏今年帝京的上元灯会,得了天子亲口御封与赏赐,在关中盘桓良久后,方才像早先摩迦大师一样,前来河洛东都。

基本上,东都这里也不会是他的最后一站。

传言中,龙光大师将往江南一行。

数百上千年的南朝,佛门曾经极为昌盛。

即便经历兵灾和岁月的消磨,仍然有许多相关古迹留存。

摩迦大师和龙光大师都有心往江南一游。

按照僧院传出的一些说法,摩迦大师在见过龙光大师后,今年开春,便将先一步动身前往江南了。

宗明神僧二月重返东都,也是因为龙光大师抵达。

学宫中,一些学生难免议论:「宗明神僧此举,未免有如临大敌之感,在那位密宗大士面前,弱了气势?」

旁边有人微微摇头:「宗明神僧这趟提前回来,可能不是做给密宗大士看的,而是在给佛门北宗的大师们提前表态。」

意思是,中土佛门虽然分属南北,但面对密宗东来,但同进同退保持一致。

先前那人闻言,若有所思:「这倒也有可能。」

不过效果就难说的很了。

密宗如果有心,对本地两派自然是联弱抗强,联北宗以对抗南宗。

至于佛门北宗如何想法,当前尚不得而知。

学宫里徐永生在一旁静静听着众人议论,没有多言。

不问可知,这又是当今天子的制衡手段。

大乾当前国策,道在佛先。

但除了权贵高层方面的倾向外,更大范围里整体而言,如今佛门比道门更加强势。

于是在道佛之间丶南北之间,当今乾皇又引入了佛门密宗与中土禅宗打擂。

当中说不定还有借双方乃至于多方一同对付六道堂的考虑在里面。

至于效果如何,当前还看不出来,可能有奇效,也可能适得其反。

徐永生此刻更多的看法其实在于……

要是石靖邪这个时候定居东都,不知道会不会同时有多派佛门中人一起来找他……

可惜,石郎君乖觉得很,早跑没影了。

龙光大师抵达东都后,同样开坛讲法,其人汉话流利,博闻强记,妙语如珠,很快就先打消东都上下崇佛之人的顾虑,令众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晚些时候,这位龙光大师也同样受邀参观东都学宫。

除了佛学外,其人在儒学方面也有相当精深造诣,竟似不逊色于当世大儒,令东都内外都啧啧称奇。

徐永生对此没什麽感触,只作为学宫师生中普通一员,在人群里默默随大流。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麽感想,那就是东都不愧大乾两都之一,天下名城,风云际会之地,各路顶尖人物来往不绝,从来不曾少了风采与热闹。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从来不曾少了危险同机遇。

虽然徐永生低调站在人群中,但一来身高二来风采,都很容易令他脱颖而出。

是以他安心看别人的同时,也有人在看他。

远方,一个长身玉立身着官衣的青年官员,视线便时不时划过徐永生所在的人群。

却是前年从学宫毕业,前往关中帝京为官的邓与。

他这一年多来,都在大理寺为官,虽然也很年轻,但官威体气日渐养成,神情肃穆。

此番,他是和其他一些官员如鸿胪寺丶太常寺中人,随龙光大师一道自关中帝京来河洛东都。

作为大理寺官员,邓与职责并非陪同龙光大师,只是顺路。

姜氏同郑氏的案子纠缠了几个月,如今终于要渐渐落下帷幕,邓与奉命而来协助结案。

郑氏出血但不倒,姜氏获利但收获不及预期,事情基本已经尘埃落定。

于邓与而言,公务没什麽碍难。

倒是这次回东都学宫前,就听到个让他心情不甚美丽的消息。

彼时还只是耳闻,现在他可以亲眼得见。

那个白衣书生风采出众,随意站着也像是人群中心,每次都第一时间映入邓与眼帘。

这个市井铁匠出身,比他邓与年龄还小一点的年轻人,已经成功晋升儒家五品武者境界了。

可怜他邓与现在仍然是六品。

当初七品晋升六品,对方便比他快,现在六品晋升五品,还是比他更快。

邓与家学渊源,见多识广,人与人之间类似情形见过许多,但他绝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而自己是落后的那个。

这眼看着就已经是一步快,步步快的局面,如没有大意外变动,他怕是今后都没法再反超那个白衣书生了……

邓同当前立在自家兄长身边,望向徐永生的目光就要单纯的多。

只有愤恨。

从东都学宫被退学,他回了邓家不至于一无所有,仍能依托家族资源修行。

但一来,邓家内部本就有倾力培养的目标,似邓同这样的子弟送入学宫,借学宫资源培养,如今被退货,虽说邓氏家大业大,可再栽培邓同,也是额外支出。

更何况邓同此前被退学的经过不光彩,连带着令整个邓氏甚至都被人指指点点。

这种情况下,家中长辈看邓同,能有好脸色就怪了。

实事求是地讲,邓同被退货回家后知耻而后勇,修行习武比他当初在学宫时刻苦认真不少。

但进步速度,反而不如他先前在学宫时。

如此一来,他对徐永生原本只是些嫉妒和不满,到现在已经完全变成愤恨。

可惜,兄长邓与也盖不过那个该死的市井儿,邓同眼下希望全寄托在自己身边另一个青年男子身上。

「大哥,那边那个穿白衣服的高个,就是那个姓徐的市井儿。」邓同低声咬牙切齿说道。

邓与丶邓同身边,比他们年长些许,看上去年龄约莫在二十六丶七岁左右的青年,闻言并没有朝徐永生方向看去:「我知道。」

「大哥,这厮欺人太甚,你能不能……」邓同话没说完,就被对方打断。

「不能。」那青年面色不变:「我给你们出头,王阐再给他出头,有什麽意思?」

对方直承自己不及王阐,顿时让邓同语塞。

这青年名叫邓和,乃是河洛名门邓氏一族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深受家族长辈器重,内部倾力培养,早已经是五层三才阁全满的正五品武者,只差一项历练完成,便可以去尝试参加典仪,冲击四品宗师之境。

论修行进度,相较于更年长的中生代郑广丶郑彬等人,邓和还更接近四品境界。

但他半点都没有自得之意。

因为他没心思往下比。

往上看,东都学宫最年轻的博士王阐,还有许氏一族年轻一辈佼佼者许冲,都已经晋升四品宗师之境。

这两人年纪比他大个五六岁左右,姑且罢了。

但去年谢今朝晋升四品境界,可是他邓和的同龄人。

他已经落后了。

甚至,还有个年龄比他更小的曹朗,已经在身后虎视眈眈。

东都眼前已经这个模样,放眼天下就更别多提。

邓和自然没心思给邓同收拾烂摊子。

等龙光大师参观学宫结束,众人一起离开学宫,人群散去,邓和边走边说道:

「要做事就把事情做绝,否则乾脆别做,真容不下一个市井儿,早干什麽去了?等人家都已经上升到你解决不了的地步,再磨磨唧唧耍小聪明,自取其辱。」

邓与丶邓同闻言都默然。

好半晌后,邓同才不甘地嘀咕道:「刚一开始真没发现他如此棘手,虽然他也参加提前一年的入品典仪,但没有现在这般上升势头……」

邓和脚步不停:「出身低微,一开始缺少修行用的宝物,只能凭自己,后来天赋潜力显现,得学宫下力气栽培,因此愈发脱颖而出,有什麽稀奇?」

邓同讷讷不语。

倒是邓与这时低声道:「大哥说的是,但即便如此,只能解释他从九品到六品晋升迅速,现在从六品到五品,也快得出奇……」

邓和脚步微微放缓少许:「他灵性天赋层次经过后天提升?哪来的方子,哪来的天材地宝,谢氏?」

邓与摇头:「我不确定,只是猜测,他修为进步速度实在太迅猛了。」

邓和微微颔首,步履速度恢复如常:「从今天开始,你们两个都别去惹他,尤其是邓同你!」

邓同急道:「大哥……」

邓和淡定:「喊什麽?有机会动手别废话,不动手就更别虚张声势,你们两个今天频频瞪眼睛,把我都捎带上了。

再有想法,也等一段时间再说,要是到时候他进步到连我都对付不了,那机会就是你们自己亲手送掉的。」

………………………………

邓氏兄弟频频对自己行注目礼,徐永生自然有注意到。

邓与还好,邓同几乎不加掩饰。

但相对来说,徐永生反而更关注另一个稍微年长的生面孔。

不难知道邓和是谁,只是其人从前常年在邓氏祖地老宅生活,所以了解他的人不多。

此后这三人又很快离开东都。

徐永生暗自留神,但也不因此纠结牵挂,继续自己的生活和修行。

当时间进入三月,最初的适应于学习之后,徐永生正式走马上任,成为东都四门学六名五品助教之一。

继曹朗之后,尚未满二十三周岁的徐永生,成为当前东都学宫最年轻的五品助教。

学宫内外,颇多议论的同时颇多赞誉。

徐永生荣辱不惊,继续该干什麽还干什麽。

不过,在他上任之初,东都学宫讲师之间,便有一件大事发生。

崇玄学博士刘深提议,今后崇玄学也该提前一年举行入品仪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