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孙山者谁?
「肃静!」张司吏见状呵斥道:「若复喧嚷,立逐出之!」
「……」众童生这才鸦雀无声了。
「怎麽,有什麽问题吗?」卢知县面沉似水地问道。
大部分童生不敢吭声,却也有老油条壮着胆子道:
「回老父母,我等不知为何要考试帖诗?」
卢知县瞥他一眼,问道:「看你也是年纪不小了,年庚几何?考过几回了?」
「回老父母,晚生试龄……二十八。」那老童生道:「考过……十馀回了。」
「嗯。」卢知县见他老脸沧桑,虽然刮了胡子,还染了头发,但一看就是虚报的年龄,也不点破,只是淡淡问道:
「那我问你,按规制,连覆考什麽?」
「回大老爷,第四丶五场连覆,可考经文丶诗赋丶骈文等,既可连考两场,亦可只考一场;既可以笔试,亦可以面试,均由知县自决……」那老童生越说声音越小。
「试帖诗算不算诗赋?」卢知县又问道。
「算。」老童生点头。
「那你有什麽好惊讶的?」卢知县问道。
「因为老父母以前从来没考过……」老童生小声道:「所以晚生准备不周。」
「因为本县从来没考过,所以你就心怀侥幸吗?」卢知县声音转冷道:
「你已经这把年纪了,连最基本的试帖诗都不准备?这种治学态度,还考什麽秀才?」
听大老爷动怒了,那老童生赶忙诺诺道:「准备了准备了。」
这下再无人敢有异议。
~~
试帖诗乃科举考试采用的诗体,因题前冠『赋得』二字,又称赋得体,是唐宋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
本朝虽然也保留了试帖诗,但在理学经世致用的风潮下,非常不受重视,尤其合江已经十多年没考过这玩意了,所以考生们才会一听就麻爪。
但并非所有考生都感到诧异,其实也有人预料到今年可能会考试帖诗了。
因为县试说白了,就是秀才选拔考试的选拔考试。考试内容相对随意,基本上除了正场之外,考什麽都由县太爷自行决定。
之前大老爷不考试帖诗,是因为出身问题,不愿惹人非议。但现在大老爷升授文林郎,终于被文官体系认可了,以后不会再有人拿他的学历说事了。
所以哪怕为了庆祝一下,彰示自己今非昔比了,他也很可能会考一次试帖诗的!
没料到只能说你闭门造车丶信息不畅丶没有高人指点,人家太平书院的学生就都知道。
嗯,绝对不是萝卜坑……
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卢知县便让书吏出示了题目——『的皪梅花草棘间』!
好在哪怕不知道这句诗的出处,仅观其义,也能做得出来。
而且卢知县还贴心的提供了韵书,供童生们查询……这样就没人能说他搞突然袭击,让大家准备不足了。
想让一位干了十三年的知县落人口实,实在太难了。
不过考生们还是挺郁闷的,因为好多人不知道『的皪』是什麽意思……
那麽不管它行不行?当然不行!
试帖诗既然是考试文体,自然就有严格的规范。其题目必须出自经史子集或前人诗句,要求首联破题丶次联承题,中后联对仗工整,押平声官韵且避重字与不吉字样。
不知道『的皪』什麽意思,怎麽破题?
但这就怪不得卢知县,只能怪自己没文化了。
苏有才却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因为这首诗出自他老祖宗苏东坡的《梅花二首》!其一曰——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而且他二郎滩小东坡,最擅长的就是作诗了!
别人还在冥思苦想之际,苏有才便已经吟得一首,在心中略一检查,全诗有无格律丶用韵丶对仗瑕疵,符不符合试帖诗的规范。
确定没有问题后,他便举手禀报导:「老父母,学生有了!」
卢知县便一挥手,有书吏捧着托盘来到他面前。苏有才拿起笔来,在纸上工工整整写下一首五言六韵试帖诗,又在左下角署上自己的名字。
书吏便转身呈上托盘。
那一刻,苏有才一阵阵鼻头发酸,视线被水汽模糊,他想起了十多年前……
~~
当时是自己第一次进入面试,还不知天高地厚。
也是今日这般的情形,但回答完经义之后,当时还年轻的自己脑袋一热,跪下道:
「求大老爷加试!」
「你还要试些什麽?」当时还年轻的卢知县面无表情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