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请把「福尔摩斯」还给法国!(2 / 2)

你们看,他从最平凡丶最琐碎的事物中挖掘出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理性,这是一种神奇的天赋,也是一种最极致的浪漫!」

另一位作家点头附和:「说得对!这是一种『英雄式的个人主义』。

福尔摩斯孤身一人,用自己的细腻入微,对抗着整个世界的粗心大意。

他用他独一无二的眼光,建立起一套只属于他自己的秩序和真理。

他不依赖权威,不盲从大众,只相信自己的观察和推理。

这种卓尔不群丶特立独行的姿态,英国佬真的会理解吗?」

一位女士补充道:「你们不觉得,这种近乎偏执的极度专注,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的美感吗?

他像一位艺术家,只不过他的画布是犯罪现场,而他的颜料是那些被常人忽略的细节。

这种在通过推理寻找秩序丶探究真相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诗意!」

这种解读迅速在巴黎的文化圈中流传开来。

法国读者们有意无意地避开了福尔摩斯身上那种被视为「英国式」的刻板理性。

他们更多地在谈论他的孤傲不群,演绎法的神秘色彩,以及虚无缥缈的「艺术气质」。

他们将福尔摩斯视为一个浪漫的孤独天才,一个用理性的思维进行浪漫的创作的诗人。

而普通市民读者则更直接地感受到了故事的魔力。

他们或许不懂什麽「浪漫的个人主义」,但他们同样被福尔摩斯那种看似能「看穿一切」的本领所折服。

咖啡馆里,酒馆中,公园的长椅上,随处可见人们模仿福尔摩斯的样子。

他们仔细观察着同伴的手掌和衣着细节,或者掏出自己的怀表,试图从中看出点什麽趣事来。

一种名为「福尔摩斯式观察」的游戏,悄然在巴黎流行开来。

「看看你的袖口,沾着粉笔灰,还有颜料斑点……我猜你是一位绘画教师,而且今天上午刚上过课?」

一个年轻人对朋友开玩笑地说。

「哦!那你看看我的帽子,能看出什麽?」

他的朋友则笑着把帽子递过去。

《血字的研究》在法国的连载,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小巴黎人报》的发行量在连载开始后的一周内就创下了新高,编辑部收到的读者来信堆成了山。

保罗·皮古特喜上眉梢,他再一次证明了押宝莱昂纳尔是正确的,大大提高了自己作为主编的威信。

《现代生活》的订户也增加了不少,许多中产家庭将其作为晚餐后家庭阅读的新选择。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是很少有人能抗拒「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位侦探。

这次乔治·沙尔庞捷不用莱昂纳尔提醒,早早让雷诺瓦画好了4张插图,做成彩色卡片的形式,每份随机附赠1张。

他甚至已经开始和莱昂纳尔商讨《血字的研究》单行本出版的事宜。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评论家们也改口了。

他们认为莱昂纳尔成功地驾驭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既征服了古板的英国读者,也赢得了浪漫的法国同胞。

然而,九月中旬,《费加罗报》的文学评论版上,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标题异常醒目——

《莱昂纳尔,请把「福尔摩斯」还给法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