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师(2 / 2)

魏晋不服周 携剑远行 5325 字 22小时前

贾充发现自己刚才这句话说得非常拉跨。

果不其然,听到贾充的解释,司马昭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面色异常难看。都说打人不打脸,贾充这就是在赤裸裸打脸了。

虽然,他只是无心之言,但听者有意,司马昭显然觉得贾充是在暗讽自己「不懂事」!

「贾公闾啊,看来你是在替司马孚感觉惋惜啊,还是觉得孤杀他杀错了?」

司马昭反问道,面色不善。

「下官并无此意,司马孚咎由自取罢了,活该被杀。

但曹氏天子忽略了宗室,刻意打压宗室,以至于曹氏在关键时刻没人可以挺身而出,这也确实是教训。

请殿下息怒。」

贾充不慌不忙的作揖行礼谢罪,只是话已经僵在此处,已经不能轻易退让立场。

司马昭这才怒气稍减,不过脸上仍然是一副阴晴不定的模样。

「孤乏了,你退下吧。」

司马昭毫不客气的下达逐客令,贾充只好讪讪离去,有一肚子话都说不出来,憋着十分难受。

坐在回程的马车上,贾充忽然想到了什麽,然后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这天子啊,也未必一定要选英明神武的。

越是傻便越是好控制。天子在上头不折腾了,臣子们的日子就舒服了。

郭槐虽然愚蠢好妒,但这次的事情,倒也算歪打正着。」

贾充低声自言自语道。

他觉得吧,司马昭还不算好说话,伺候他还要花点心思。

将来当天子的人啊,一定要是个更好说话的才行。

比如说司马炎就是个挺好说话的,又或者是司马炎那个嫡长子,传闻「不太聪明」的司马衷。

这门亲事,好像也不错。

回到贾府,贾充刚刚进门,就看到郭槐在训斥李氏所生的二女儿贾裕,好像是为了打碎个花瓶什麽之类的小事。小娘子哭得梨花带雨的,看着楚楚可怜,但后妈依旧是不依不饶,嘴碎个没完没了。

看到这一幕贾充若有所思,上前对郭槐说道:「好了,你也骂够了,去歇着吧。」

嗯,家里还多了个「不该存在」的人,这要是不处理,将来一定会出事的。

说完,他便揽住贾裕的肩膀,温言道:「你随我到书房,我有话跟你说。」

……

司马昭对于贾充的不满,其实并不在于他说错话,而是扑灭司马孚叛乱的时候贾充不在洛阳,让司马昭感觉关键时刻这个人顶不上去,有些耍滑头。故而有些失望,进而不满。

从这个角度看,反倒是出身一般的石守信是个「实诚人」,毕竟出事的时候他是真上啊!

这天一大早,王元姬留了个口信,说自己要去白马寺拜佛,然后去弟弟王恺家走亲戚,今晚就不回晋王府了。

得知此事的司马昭也没当回事,反正王元姬跟弟弟王恺走动频繁,只是拜佛之事过往未曾听闻。

司马昭为了改朝换代,哪里顾得上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司马昭照常来到晋王府书房办公,屁股还没坐热,就听下仆说散骑常侍王浑求见。王浑曾经是大将军府里面的幕僚,后担任越骑校尉领禁军外放,刚刚从汉中回来。

王浑四十出头的年纪,正是经验丰富,年富力强。

他虽然曾经是曹爽的幕僚,但自从高平陵之后,就一直跟着司马昭,而不是从司马师那边过来的,算是「老亲信」了。

如今司马昭对王浑委以重任,让他安排好「开国大典」的各项事宜!

而王浑也很给力,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是洛阳及周边地区的城防安排,王浑更是给出了新计划:收拢禁军兵权后,建立一支由十万军队组成的禁军,名为:中军。

就不安排那麽多乱七八糟的番号了,以免出现司马望那样的人,领着部分禁军造反。

有这十万禁军压阵,便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王浑是这麽跟司马昭说的。

司马昭欣然允诺,让王浑拿出具体方案来。

这次王浑不是一个人来的,身边还带着个十二三岁的孩童。

「殿下,这位便是匈奴任子刘渊,他不仅武艺超众,擅长射箭,体力过人,而且勤勉好学,文采斐然,可以将《春秋左氏传》和《孙吴兵法》背诵出来。」

王浑对司马昭介绍刘渊。

任子是汉代高级官吏子弟凭藉父兄功勋入仕的制度,但刘渊是匈奴人,又滞留洛阳,任子等同于质子。

刘渊虽然才十二三岁,但身材已经长得孔武有力,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人。

司马昭看他相貌奇伟,于是赐座,跟刘渊随口聊了几句,便让这家伙退下了。

不是说刘渊的仪表很差劲,而是司马昭压根不觉得这货能翻出什麽风浪来,在洛阳呆在就行,安不安排官职都无所屌谓。

将刘渊打发走后,司马昭看向王浑沉声问道:「天子在金墉城如何?」

「回晋王,天子在金墉城吃得好睡得好,没什麽异动。」

王浑如实答道。

「那他有没有跟什麽外人见面?」

司马昭继续追问道。

王浑答道:「没有见任何人。」

司马昭这才满意的点点头,一切尽在掌握中。

「大典的事情,部署得怎麽样了?」

司马昭再问,那叫一个直截了当,一点废话都不说的。

王浑答道:「其他都好说,还……还缺一份朝中所有大臣都署名的奏疏,劝说天子退位禅让。」

天子要禅让啊,还是最后一辞,那肯定不能是「无缘无故」啊!

必须是大部分朝臣联名上奏,劝说天子退位让贤。天子再发诏书退位,司马昭这才好「接球」。

是大家让我当皇帝,我才当的,可不是我觊觎皇位哟!

主打一个体面!

「这件事,务必要办好。不愿意署名的,统统下狱!」

司马昭面色肃然说道。

王浑面有难色,但看了看司马昭,想起了当年的高平陵之变,最后还是作揖行礼,施施然告退。

给司马家当狗,也不是一两天,当着当着也就习惯了。

现在改朝换代在即,多年的辛苦马上要「变现」,正是舒舒服服上桌吃菜的时候。就算是得罪人,就算是恶心,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去做。

太原王氏出身的王浑,此刻没有任何的纠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