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下次不许了嗷
「孙总,咱们就正常说说厂子的产线情况就行……」
看到对方拘束又点头哈腰的态度,许易微微哭笑不得。
他想起当初造星辰01那会,自己也是带着俞年和市场采购的人。
一个厂子一个厂子的跑,把供应产量丶配件价格一项项硬磨下来,有时候到了深夜还在打电话。
当即内心有点感慨。
不过。
星辰汽车目前更看重的还是供应链本身的价值。
只要符合他们的发展利益,不需要什麽阿谀奉承,太多的弯弯绕绕只会降低沟通效率。
「好的许总,目前厂子的情况是这样,产能最大可以扩展到年产九万套座椅,而且我们的模具都可以调整,只要星辰这边有什麽要求,绝对以最快的进行产线改进……」
孙术华亲自给许易拉开车门,坐到后座老板位,他心头一片火热。
现在星辰mini是市面上最畅销的纯电微型车,作为替补供应商,要是星辰汽车愿意在后面两个季度多订几笔大单,那今年厂子的绩效都拉满了。
「我听说你们之前,还自研过座椅通风技术?」许易又问。
「是,之前想进军主流乘用车市场,搞过一段时间……害,都是瞎搞,最后做出来样品,甲方也没要,白亏了一笔研发。」孙术华有点尴尬。
许易:「为什麽没要?」
「这玩意量产成本太高了,开发完了拿出量产成品都不挣钱了,结果人家来一句还没合资厂做得好,加上产能也不能灵活供应,只能低价甩给改装市场了。」孙术华也很坦白。
小厂就是这点很尴尬。
不光没钱砸研发,有时候搞了研发,辛辛苦苦做出来,也没主流的合资供应商做得好,成本还下不来。
更何况中低端座椅行业,利润本就挺微薄的。
驱车途中,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大致了解了情况。
很快。
就抵达了潍坊这家昌荣座椅制造厂。
在几乎众星捧月的接待下,许易带人在工厂产线视察了一圈。
从座椅骨架到发泡总装看了一遍,包括座椅通风的样品,整体符合他的预期。
昌荣造出来的座椅通风功能样品——有点糙。
吸风力度差丶还是噪音大!
各方面都比不上合资供应商的水平,差了很大一截。
甚至还有的样品做成了「吹风款」。
专门对着乘坐者的腰部吹。
这就是纯纯的没「用户经验」了。
这种样品要是量产上市了,非得把车主吹得窜稀了不可!
不过。
昌荣这家座椅制造厂有个优势,那就是居然还搞过离心风机的逆向研发。
目前国产低成本的通风座椅,包括市场上二级改装的座椅通风,风机多是「轴流风机」。
这玩意成本低,但风压很差,且噪音也大,最终出来的效果可能就是能听见风扇声音,但没风感,连一张卫生纸都吸不住。
而合资的「离心风机」,静压高丶噪音低,属于那种声音很小,也能给人带来极大通风量。
除此之外,导风层尼龙和纤维材料影响也很大。
造个座椅骨架和发泡层,外面包个皮革,当然不是什麽难事。
但风机和导风材料不跟上,那国产座椅在高端上就永远比不过合资。
……
整个过程。
孙术华和几名厂子的高管,都眼巴巴的盯着。
生怕错过一丝许易脸上的微表情。
这位可是能决定他们厂子未来一年产能的「大人物」啊!
之前星辰汽车虽然只漏了五万套的订单下来,但对于昌荣制造厂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订单,占到了全年产量的一大半。
最关键的是,给星辰汽车代工制造利润高,人家帐期才六十天!只有短短的六十天!!
有时候,甚至都不到六十天!
那发布会他都看了,观众感不感动人心他不知道。
反正他们这些还依靠星辰汽车吃饭的供应链小厂,是真感动人心了!!
当初不是市里的关系牵线,也搭不上星辰汽车这艘大船。
不过。
也正因为他们这样的小厂没什麽核心竞争力,也太容易被替代。
……
「孙总……」
这时候,许易开口了。
「诶!许总我在……」孙术华赶忙凑过来听从指示。
看着对方一副分明紧张无比,还要保持克制面色表现如常的模样,
许易笑笑:「孙总,放轻松,接下来我说的事情,对咱们双方都有好处……」
「好处?!」
「嗯,我们星辰的下一款车,准备进军高端,所以有意进行座椅制造产线的大力整合,包括自研高端舒适型座椅,需要供应链厂商的深度配合,你们的产线我看了,大致符合要求,昌荣在地理位置上也能为我们节省下一笔运费成本开支……」
许易淡淡的说道。
话音落在在场昌荣的高管耳中,无异于一颗惊雷!!
孙术华更是瞬间呆滞!
一种极其震撼又口乾舌燥的感觉!
「许总,您,您是说……」
…
「我们星辰需要自己的座椅制造厂,国产也要搞出高端的座椅,才能把成本打下来,我有意收购昌荣的股份……」
许易直说了。
自建产线和座椅厂,对当下的星辰汽车也不是一件难事。
但供应链这边,生产线和技术团队丶工人,收购后完全是可以直接用的。
对于当下的星辰汽车来说,当然是选择最节省效率和时间的方式。
造车是大型制造业。
全车上下几千个零部件,需要上下游供应链的配合。
研发也要赶进度丶造车的每个部件要是都自己建厂,那拖到五年后都搞不出一台车。
更何况。
收购之后,这也属于他们星辰的产线与研发团队了,直接可以开始整合与研发。
一款纯国产自研的通风按摩高端座椅。
如果在各方面性能丶舒适性丶都能追上合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