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有些帐,不上秤没有四两重(1 / 2)

第287章 有些帐,不上秤没有四两重

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着那雷霆万钧的下一句话。

是下令彻查?是当场拿人?还是就此掀起一场席卷漕运各方各面的大狱?

然而,皇帝却再次陷入了沉默。

他的目光从那三份的卷宗上缓缓移开,掠过阶下那些战战兢兢的朝廷重臣,最终落在了那个自始至终跪伏在地,如同一尊顽石般纹丝不动的身影上。

李朝钦。

他的飞鱼服在殿内略显昏暗的光线下,呈现出墨色的深沉,汗水已经将他背后的衣衫濡湿,但他跪得依旧笔直,脊梁如一杆标枪,仿佛任何压力都无法使其弯曲分毫。

李朝钦很清楚,今日他呈上的这些东西,固然是天大的功劳,但也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他将一张盘根错节,几乎覆盖了半壁江山的大网撕开了一个口子,固然是为皇帝清除了心腹大患,但这张网上的每一根丝线都连接着一个显赫的家族,一方实力雄厚的官绅。

处置得当,是为不世之功;处置稍有不慎,他李朝钦连同他背后的东厂,就将成为那些被触动利益的庞然大物们疯狂反扑的第一个目标。

成与败,生与死,皆在龙座之上那人的一念之间。

时间,在压抑的沉默中缓慢流淌,冰鉴融化的滴水声,此刻听来竟像是催命的更鼓,一下,又一下,敲击在所有人的心头。

就在这令人室息的氛围几乎要将人逼疯的时候,皇帝终于再次开口。

可他问出的问题却让殿中所有人都为之一,以为自己是因过度紧张而出现了幻听。

「李朝钦。」

皇帝的声音依旧平稳,他没有提漕运,没有提那三份卷宗,他的目光牢牢地锁定在李朝钦的身上,仿佛暂时忘记了那桩足以动摇国本的惊天大案,转而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旧事。

「朕记得你。当初在京师,你乘那「孔明灯」升空之时,在天上-都看到了什麽?

3」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在这样一个决定无数人生死,关乎国策走向的紧要关头,皇帝竟然会突然问起这件旧事。

一时间,两位尚书的脑中闪过了无数种猜测,却无一能够站得住脚。帝心难测,在这位年轻得过分的皇帝面前,他们引以为傲的宦海经验似乎总是不够用。

郑芝龙更是听得一头雾水,什麽孔明灯?什麽飞天?他完全不明白这君臣二人在打什麽哑谜,他只觉得这文华殿中的对话,比他听过的最诡异的海上传说还要令人费解。

而身为被提问者的李朝钦,在听到这个问题的一瞬间也确实愣住了。

他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那些辞藻与技巧。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当日的情景一一脚下的竹筐摇摇欲坠,耳边是呼啸的烈风,巨大的球体在头顶发出燃烧的轰鸣。他低头俯瞰,广的京师在脚下徐徐展开,棋盘般的街道,蚁般的人群,巍峨的宫殿群如同精致的沙盘模型-那种脱离大地的眩晕感,以及将整个世界踩在脚下的掌控感,至今记忆犹新。

但他记得最清楚的,不是景色,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念头。

李朝钦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所有的杂念与揣测,抬起头,迎着皇帝那深不见底的目光,用发自肺腑的语气沉声回答:

「回陛下」

他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跪伏而略带沙哑,却异常坚定。

「臣在天上往下看,只觉得京师虽大,却尽在陛下掌控之中。」

他停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言语,又似乎是在重新体味当时的心境。

「臣当时想的是只要是陛下想看的地方,臣等就算是上天入地,也得为陛下看到!只要是陛下想做的事,臣等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得为陛下办到!」

话音铿锵,掷地有声!

这个回答没有半点文采,更谈不上任何智巧。

它简单粗,甚至带着股江湖莽夫般的悍勇之气。

上天,是为了完成皇帝的意志。

彻查漕运,同样是为了完成皇帝的意志。

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其内核是完全一致的!

那就是绝对的,不问缘由的,不计代价的执行!

李朝钦没有去解释自己如何智斗如何布局,也没有去表功自己折损了多少人手,付出了多少心血。

他只是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了皇帝一件事:他李朝钦以及他所代表的东厂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成为皇帝延伸的耳目与手足。皇帝的意志所指,便是他们刀锋所向,无论那前方是方丈深渊,还是力山火海。

大殿之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但这一次,压抑的氛围已经悄然改变。

皇帝紧绷的嘴角,舒缓地向上扬起,然后,他缓缓地点了点头。

仅仅只是一个点头。

没有一句嘉奖,没有半个字的许诺,甚至连一个眼神的交流都谈不上。

然而对于李朝钦而言,这一个点头,却胜过了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