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农作物,据说这种农作物,在佛郎机一亩地能产粮三到四石。”
皇上豁然站起,失声问道:“此事当真?”
薛蟠猛地点头:“千真万确!不仅如此,此作物的生长期只有三个多月,其籽能产三到四石,人可食;其杆亩产可达一千斤以上,可喂家畜。”
皇上将这东西小心的放置在御案上,凑近了紧紧盯着,目光火热。
薛蟠知道皇上为何如此。他从知道这作物,一直到现在,只要一想起此物,心中的激动,就没有平息过。
这次出海,能将此物带回,哪怕其余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完成,也是值得的。
如今大庆朝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麦子和粟米,平均亩产两石左右。
而此种作物亩产可达三到四石,将近是水稻和麦子的两倍!如果能将这作物引进,大庆朝将再无饥饿之民。
皇上终于将眼睛从这作物身上移开,看着薛蟠说道:“薛卿,这作物,你带回来了多少?”
薛蟠禀道:“臣带回来了五十石,可种两千亩地。微臣想,先在各地选几亩地试种,看看收成。如果收成好,今年的产量,够明年在大庆朝推广!”
皇上朗声笑道:“好!好!好!天佑我大庆!”
皇上平静下来,接着问道:“这作物,叫什么名字?”
薛蟠禀道:“此物在大庆朝,并无名字,请皇上赐名!” 网?址?F?a?布?y?e?ì???ū?????n?②??????⑤????????
皇上看着御案上的东西,越看越喜欢,说道:“此物其形如玉,其质为黍,就叫玉黍吧。”
薛蟠赞道:“好名字!”
介绍完玉黍,薛蟠又将其余的一些农作物和从外邦发现的一些技术介绍给皇上。等说完这些,薛蟠取出一个账簿,对皇上说道:“除了购置这些种子,臣余下的钱财,皆购置了香料等物,这是账簿。”
皇上翻开账簿,由于所带的东西还没完全卖掉,暂时估不出完全的价格。但是这上面的东西,粗略估计,此次航海,薛蟠不会赔钱,反而会大挣一笔。其所得,估计顶的上大庆一年的税收。
皇上握着账本,问道:“这海贸,当真如此挣钱?”
薛蟠说道:“确实如此。这一次随臣归来的,不仅有使团,还有商队。臣有一项提议,开放海禁,在沿海地区,建几个码头,让大庆朝人和外邦人从此处上岸,而后征收商税。单凭朝廷的船只,进行海贸,虽然利益高,但是海贸不会繁盛。让民间的商家参与进来,才能将这条商路进行下去。而朝廷既可以派船只进行贸易,也能征收商税。”
皇上思量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说道:“这两年,水师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两万人。大庆附近的海域,基本上海盗禁绝了。而随着水师的建立,大庆沿海的国家,也顺服很多,不敢再轻易挑衅。你说的也有道理。薛卿,你先回去休息几天,然后递个奏折上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一石,各朝代斤两不同,此处取一石为156斤。
玉米、红薯是明末传进来的,本文红楼架空。
第117章 建女子书院
司徒澈陪着大皇子去京都之外接薛蟠和使团, 宝钗也和薛家人汇合,来到了崇文门街旁边的酒楼之上。
早有消息,出海两年的宣抚使团回来了, 还带回来了很多外邦使团,要从崇文门街上经过。京都人好热闹, 早就在街道两旁占好了位置,想亲眼看看海外的人长什么样子。
这种热闹的事情, 比三年一次的进士跨马游街更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