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 2)

不思量 南禅寺玉澜 4434 字 1天前

曾向弟子透露过半分,就算是最大的明韬,也不过跟在方丈身边,有样学样地学了些迎来送往。可这点斡旋的皮毛不足以让他应付特意来秋后算账的太子。

众僧人面面相觑地唏嘘,最小的师弟才六岁,他也是被净空抱养的孤儿,眼下抱着明韬的大腿,红着眼睛着太子扔石块。

“不准你这么说方丈!”

太子依旧笑着,示意手下将小沙弥从人群中拖了出来,小小的孩子被众人按在地上,一只脚被太子踩在脚下。

“看来净空并未好好教导过自己的弟子,实属方丈失职。既然方丈已死,不如本王好好教教你,什么叫‘大怒易失礼’。”

他的带钩旁有短刃撞击出脆响,太子抽刀出鞘,生生地用脚踩紧了小沙弥的手掌,雪亮的刀刃瞄准了小孩发抖的一指,撕心裂肺的惨叫吓跑了墙外菩提树上的鸟儿。

太子仍握着刀柄,他的刀刃扎偏,洞穿了另一个人的手掌。

大师兄清晰地感受着冰凉的刀刃切开肉体的剧痛,他死死地咬着牙,眼睁睁地看着太子游刃有余地转动着刀柄。

在恐怖的寂静和众人的围观下,太子放开了手,依旧笑得春风和煦,师兄拔掉匕首,血还有冷汗呼啸着涓涓而下。

“太子殿下千金之体,和小孩子置气,犯不上。”

他痛得五脏六腑都想呕出来,却还是坚持把这句话说完。方丈在时,他是寺里岿然不动的菩提,方丈走了,他们必须直面净空曾替他们挡下的风雨。

大师兄心里清楚,他不及方丈半分,他度不了别人,但无相寺不能倒,倒下的话所有的人从此再无去处,因而他必须挺住,就算粉身碎骨,这是他作为大师兄的义务。

“无相寺自太祖伊始对我朝尽心尽力,皇后娘娘多年礼佛,父皇也很敬重净空方丈,诸位僧人劳苦功高,本王自然感激不尽。”庆王蟒袍上的金纹盘根错节,他用袖口揩去温热的血,一字一句道。

“但是和尚,别做不该做的事,别度不该度的人,神佛在上,对你我都没好处。”

大师兄面色惨白:“无能者无所求,这里都是出家人,太子殿下金口玉言,我们无福消受——更别说别人的。”

太子放声大笑:“那还请诸位多多求神佛保佑,祈求这太平日子过得再久一点——毕竟父皇需要信仰,但我不需要。”

等人走后,大师兄回了卧房,大家围在师兄的塌边,四周散落满沾了血的布条。明华捧着他的手,一圈一圈小心地包扎着。

一切来的太突然,明华小心地做完这一切,回忆起今天的闹剧,他甚至不知道这件事的因果该从何捋起,周遭师弟们都在议论纷纷:“为什么和庆王扯上关系?”

明华不知道这个人多么厉害。倒是师兄支起一只手解释,庆王这个人另有乾坤。

圣上五个儿子,依照礼法,每有龙子诞育,占星阁都要为之卜卦,倒也并不是因为人命天定,只是圣心宽泽,希望借天象为自己的儿女讨个好彩头,占星阁也一直审时度势,无论是皇子还是公主,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好歹是龙脉,卦象不会差到哪去。

只有庆王出生之时,占星阁得出了惊世骇俗的天象。最后得出结论,此子天煞孤星,五伦俱丧。

皇帝闻后震怒,废占星阁,罢黜妄言者上百人。可从那以后庆王的人生的确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邪门,最明显的一点——谁跟他沾上关系,谁就倒霉。

传闻太妃曾有过一个公主,因与庆王来往过密,五岁那年失踪了。庆王母妃出身低微,后来害了阳狂症自杀。庆王的谋士要么被贬黜要么暴毙,但这一切都仅仅止步于传闻, 庙堂和江湖各自为政,丝毫不影响他大宴豪侠与宾客,庆王府上永远门庭若市,之中管弦丝竹从未停歇。

虽生朱门,但接触过庆王的人都对其毫无微词,众人与他交好,谁也不敢靠的太近,他宴请宾客,却似乎从不与人交心。与人切磋,点到便说承让。他与众人论道,永远都是旁征博引的风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但天煞孤星五伦俱丧的传闻摆在这里,命这个东西,不能全信,却也不能不信。就连皇帝都不太待见这个儿子,纵使庆王为人如坐春风,可能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与江湖人饮酒论剑,来者皆是客人,来者也都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