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1 / 2)

殉情诗 苦贞 4120 字 14小时前

浑黄,死寂。

00:07:44

施以宫刑

十一年前。

唐家军从将都起始一路攻入兆阳,应氏王朝延绵百年,终究气数已尽。当时在位的皇帝如今被称为应哀帝,年近半百昏庸无能,膝下子嗣众多,却因争权夺位自损半数,留下的不是胸无大志的酒囊饭袋,就是尚未长大的黄口小儿。且往上少说数三代,个个都是此番货色。因此早已不复当年兴盛光景。万里疆域,民不聊生。改朝换代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单就当时的百姓来说,唐家和霍家与其说是叛军,倒更像是英勇起义的救世主。因此而深得民心,再加上朝堂上下的腐败享乐主义盛行,几乎是溃不成军,国属军队要么叛变,要么投降,剩下的也是负隅顽抗,不成气候。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时与文光同岁的柳千邺,成了小皇嗣的替死鬼,而且是被自己的父亲,亲手推出去的。

他父亲柳正是那种很典型的生在乱世却心怀天下的文弱书生,固执的坚守派,认为唐霍两家通过夺取政权而改变现状的做法不过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的借口。灾荒时他倾家荡产给难民派粥,满朝文武无一人清醒时他苦口婆心去拼死劝谏,尽管始终成效不大,但他仍然坚信这个存活了数百年的王朝可以重新活过来。

所以危难之际,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命,自己家人的命,只为把应氏的血脉延续下去。

在他的努力下,文光最终逃了出去,但柳千邺却被发配安平。

那日父亲一身素衣带他进了皇城,给他穿上别人的衣服,一改往日的严肃,对他分外温柔,陪他玩,给他一大把平时只允许一天吃一颗的褐糖。

如此的好时光持续了不过短短几个时辰,随着宫殿的门被人从外面踹开,一朝即逝,永不再来。

亲眼看着父亲在自己眼前被叛军一刀捅死,他吓得大哭,不停地叫着父亲,父亲。可那些人只当他是被柳正教唆,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仍然当作应氏遗孤,将他抓了起来。

后来霍炤父亲掌了权,为了安抚民众,得一个好名声,没有对应氏族人赶尽杀绝,女眷和八岁以下的男丁得以活命,但要发配安平,而且男丁不论大小,一岁也包括在内,全要被施以宫刑,以绝后患。

儿时,身体的残缺无非是那一刀下去带来的痛楚,可随着年龄逐渐长大,那份痛从下身移到心口,带给一个男子此生不可磨灭的屈辱。

因为被阉时不过是一个六岁的孩童,所以柳千邺的身体长大后,会陷入一种不男不女的尴尬境地,没有喉结,没有胡须,声音尖细。

然而最可怕的经历还远不止这些。长至十三四岁时,他容貌出脱的惊艳,在一群灰头土脸的孩子里格外引人注目。恰逢当时的总兵官还是前朝叛变的一个京官,当时霍炤父亲出于对其的隔阂,将其派至这么个难捞油水的地方。

那人当然不甘心一辈子窝在这里,可又无奈没什么功可立,直到他意外发现柳千邺的那张脸,分明与前朝有名的美女漱荷长得是别无二致,而漱荷是才子柳正的妻,这二人当年是兆阳出了名的一对儿金童玉女,无人不知。

此人大喜,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作用的事,马不停蹄的上书朝廷,在奏折中,他为表忠心,竭力呵斥当初误抓柳千邺的官,并且将此事渲染的仿佛能将新政权倾覆一般的大。可他依旧还是没有看透形势。

当初误抓柳千邺的那个官虽然目前官职不大,但他是皇后弟弟,当今国舅的直属部下。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那一年新政权已经成立了七年多,朝廷之中也早已建立起了一网新的权势脉络,所以这事最终在多方磋磨之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波。

反而是这个人因此而得罪了国舅,后面被穿了不少小鞋,不仅没有脱离安平,还被降了品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