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源于两盘菜
「真没想到,湛江的经济这麽发达,感觉比广州也不差啊!」
从又一个批发市场出来,陈家志再度在笔记本上记下一笔,便听到薛军感慨。
「比广州应该还是要差点,但确实很强。」
他也是第一次来湛江,在城里找批发市场时逛了一圈,就能感觉到此地的繁荣。
薛军好奇道:「湛江有什麽产业啊,经济这麽发达?」
「总之不可能是种菜。」陈家志开门上车,「走吧,去下一个点。」
薛军也启动了轻卡,「但湛江的菜也不少,蔬菜产业也很发达,这次出来还真是长见识了。」
作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级市,湛江的冬早蔬菜在改开后发展很快。
改开前,广东南菜北运的基地还在广州市郊丶番禺丶南海丶东莞丶中山等地,改开后,便被湛江和茂名及所属市县利用更有利的气候,充裕的土地资源给取代了。
陈家志坐在车上翻了会儿笔记本,其实在茂名和湛江记下的蔬菜数据大部分都用不上。
很多蔬菜陈家志今年都不会种,聚焦点主要还是在叶菜。
湛江和茂名的数据只能作参考,但好不容易来一趟,旅程肯定要完整。
从廉江丶遂溪,再到zJ市区,广东的南菜北运基地也就剩下雷州和徐闻没去了。
这时候没有导航,只能看纸质地图分辨路,或者是就地问人。
而且因为雷州半岛缺乏地表水,蔬菜基地成规模集中在有水源的地方,很多时候从一个蔬菜基地到下一个基地要穿越各种林场。
在一处岔路口,两人就迷路了,地图上也没标注。
等有一菜农模样的人路过时,薛军递出烟,问道:「大哥,问下路,龙门村要怎麽走?」
那菜农神色很阴郁,没接烟,叽里咕噜一通说就走了,两人没怎麽听懂,但也知道不是什麽好话。
「什麽人啊这是。」
薛军还想去理论,被陈家志拉住了,「算了,再找其他人问就是。」
等了片刻,在一三轮车师傅的带领下,才终于到了一块新的蔬菜基地,入眼是大片的圆椒和尖椒。
据陈家志观察,在湛江,青椒是此时南菜北运的绝对主力,占比在50%以上。
其中中椒5号在湛江也有推广,知名度在今年还挺高,许多种植户都知道这一品种。
烟搭桥,酒开路,递了烟之后,陈家志和大多数菜农都能聊得开。
在眼前这个基地与个别农户交流后,他也听到了中椒5号的信息,不过种的人还是不多。
「老哥,中椒5号是很好的甜椒品种,你怎麽不种呢?」
江耀武叹道:「怕买到假种子,我们这儿今年刚好有一户人买到假种子,还没开花结果就开始枯菱了,即使开了花,也不怎麽结果,一天天阴沉着脸,逮谁都要骂两句,刚才还在地里骂人,这才走一会儿。」
一旁的薛军愣了愣,听这描述有点像刚才问路的人,难怪脾气这麽爆。
陈家志的注意力更多在假种子上,他记得央视确实有爆出过大量仿冒中椒5号的假种劣种,遭殃的也是湛江的菜农。
但时间还要往后两年。
怎麽现在就有了?
中椒5号也才推广两三年吧。
只能说盗版太猖獗。
陈家志沉吟道:「买种子还是要到正规农资店去买。」
江耀武嘴含着烟,带着点讥讽:「就是正规的店铺,营业证件齐全,但也同样容易中招。」
中椒5号是当下国内最好的甜椒品种,离火爆大江南北也不远了。
而现在就出现了假种子,还有农民中招,等爆火后,只怕情况会更严重。
陈家志抓住了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光:在粤西建育苗场有市场吗?
粤西的冬种蔬菜规模庞大,随着水利工程的完善,后续面积还会迅速扩大,有庞大的种子种苗需求。
而青椒丶番茄丶茄子,以及各种瓜类,都是适合嫁接育苗的蔬菜。
也可以不嫁接,直接卖优质种苗,比如说中椒5号。
云岭农场还接了有中椒5号的试繁种订单呢,虽然今年云岭农场的中椒5号制种大约是失败了,
但他还可以直接从种子公司拿正牌货。
思考了一阵,他认为单是中椒5号就值得一试,
还有其馀的嫁接苗。
一路走来,茂名和湛江菜田里的病虫害也都不少,毕竟冬种蔬菜也发展了有十多年了。
不仅品种更新慢,土壤连作的问题也不少。
随后的旅程以及返程途中,除了搜集市场和产区信息,陈家志也在分析粤西菜农对优质种子种苗的接受程度。
菜农群体大多较为保守,更愿意相信已经成功的经验,
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尝试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