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百年孤独(1 / 2)

第269章 百年孤独

金陵城外,官道之上,烟尘滚滚。

一队玄甲禁军簇拥着一架不起眼的青呢小车缓缓驶向通济门,城门内外,早有锦衣卫与应天府衙役清出通路,百姓引颈观望,窃窃私语,却无人敢于高声。

他们只知车中坐着的,是当今大明天子。

小车辘辘,行至岔路口。

一侧通往城南旧邸,乃是天子前次驻跸之所;另一侧则指向那座沉寂已久,几成废苑的南京皇城。

车帘未动,内里却传出一道平静无波的谕令:

「不去旧邸,移驾皇城。」

随驾在侧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李若琏闻声勒马,身形猛然一僵。

他与身旁的周全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眼中皆是凝重。

昨日鸡鸣寺的血腥尚未散尽,今日天子便要入主南京紫禁城,这背后所藏的深意,已不言自明。

「传令!」李若琏不再迟疑,「缇骑四出,拱卫皇城四门!一应闲杂人等不得近前!周大人,宫内洒扫丶防卫丶起居诸事,便要劳您费心了。」

周全亦是沉肃:「李大人放心。便是将这南京皇宫上下翻检一遍,也断不会出半点纰漏。」

无需更多言语,霎时间,大队人马分流。

锦衣卫校尉如潮水,无声无息地涌向皇城各处要隘。

禁军士卒则在将官的喝令下,列阵于宫门之前,刀枪出鞘,寒光映日。

整个南京城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再次笼罩,而网的中心便是那座即将迎来大明现今帝王的旧日皇宫。

皇帝的车驾,最终停在了奉天门前。

朱由检步下小车,立于丹陛之下。

眼前,是斑驳的石阶,殿宇的朱漆多有剥落,檐角的铜兽覆着一层灰绿。

这里曾是大明开国之地,见证过洪武永乐的赫赫雄威。

然承平日久,南北异都,此地早已不复当年景貌。

李若琏与周全快步上前,躬身请罪:「陛下,宫中久未修葺,仓促之间,布置鄙陋,臣,请罪。」

由检摆了摆手,目光并未从那座巍峨而沉寂的奉天大殿上移开。

他未言语,只迈步拾级而上。

丹陛之上,每一寸石阶都被擦拭得光可鉴人,不见一丝尘埃。

廊柱的朱漆亦是崭新,尚能嗅到淡淡的桐油与檀香混合的气息。

此地显然早被南京的官员们精心打扫修葺过,只为恭迎圣驾。

然则,这过分的齐整与洁净,反而因缺少人气透出一股宏大而冰冷的死寂。

龙靴踏在光洁的石阶上,发出的并非踩踏尘土的闷响,而是在这空旷天地间格外清晰的回响。

一步,又一步,坚定而有力,仿佛要用帝王的足音填满这宫城的百年孤寂!

身后诸臣无人敢言,唯有跟随。

这一刻,李若琏心中那点疑虑彻底消散,他确信,天子盘桓南京,非仅为释道秃驴那点烂事。

……

应天府衙内,应天巡抚孙传庭正与几名属官核对应天省各州府的官吏考评案卷。

他自奉旨上任以来雷厉风行,整肃吏治,有天子在南京亲自压阵又有锦衣卫前期搜罗的情报为佐,一切皆井然有序,推行颇为顺遂。

一名小宦官碎步而入,尖声传报:「孙大人,陛下于奉天殿召见。」

孙传庭搁下笔,案上墨迹未乾,他未有丝毫迟疑,起身整理官袍,吩咐属官将卷宗归档,便即刻动身。

自府衙至皇城路途不远,乘轿的途中,他已从旁人口中听闻了昨夜鸡鸣寺的始末。

从了凡伏诛,到僧众血洗,再到满城官绅跪于行宫之前的自首奇景。

若在往昔,听闻天子如此行事,以孙传庭之刚直脾性,或有不解或生疑虑,甚至会于心中暗斥此举近乎滥杀。

然,此一时,彼一时。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陕西。

那里的惨状,如烙铁般刻在他心底。

易子而食的人伦惨剧,嗷嗷待哺的稚童被投入沸水;饿殍遍野,赤地千里,昔日良田化作荒坟!

而与之相对的,是秦王府内金玉满堂,府中一犬之食可活数家之民。

那些盘踞地方的藩王丶官绅丶豪强,如一只只巨大的水蛭贪婪地吸食着大明的血髓,敲骨吸髓,犹不知足。

见过那般人间炼狱,再回看鸡鸣寺这桩桩件件,孙传庭只觉一股郁气从胸中勃发。

此非滥杀,乃是刮骨疗毒。

此等蠹虫,非猛药不可除,非利刃不可斩。

陛下此番,斩得好!

轿帘掀开,皇城已至。

孙传庭敛起心神快步入宫,穿过长长的甬道,行至奉天殿前。

殿门大开,内里已站了不少人,他定睛看去,心头微微一震。

户部尚书毕自严,礼部尚书温体仁,皆已在列。

更令他意外的,是本应在松江府总揽海贸丶清查田亩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竟也侍立一旁。